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483篇
地质学   3629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下述模型来探讨典型的磁暴发生过程:当点爆炸球面波自太阳上爆发后,太阳微粒流随即以冲激波形式越过行星际空间到达地球,在地球附近可能形成驻激波面,然后微粒流由地磁空穴的中性点进入磁层,在地球周围生成电流环,产生磁暴主相。在质子与地球附近上空中性氢原子发生电荷交换的过程中,磁暴过程相应地由主相转入恢复期,在不考虑行星际空间磁場的条件下,计算出在太阳爆炸波发生后第17时、24时、32时开始的磁暴发展过程曲线,并由观测资料推测出中性点的等效面积,计算结果指出:爆炸波愈强,主相愈大,恢复期愈短,这和观测到的粒子流速度愈大,磁暴也愈强、恢复期也愈短的现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2.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 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P)结构.结果表明, 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 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 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P为5.5~6.3 km·s-1V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P/VS为1.72~1.80), 对应较低的QP(280~410), 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 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P(300~400)和高VP/VS(1.90~1.96)特征, 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P(550~600), 对应较高的VP(7.0~7.8 km·s-1)和V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P/VS(1.85~1.96), 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 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 结合VPVS以及VP/VS, 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 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影响地球表层构造应力的水平运动因素,并将其同板块运动引发的垂直运动应力因素结合起来,阐明中国大陆的成矿、成油。为什么总是由第三象限深部朝第一象限浅部方向发展演化和提出在危机矿山/油田找矿/找油要在第三象限探边摸深的根据,以及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的成矿/成油,为什么在上述总规律不变的情况下会发生一定的时空方向差异。  相似文献   
64.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有大面积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时代集中在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石炭世角闪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体出露于潮格温都尔镇西侧。角闪辉长岩体呈岩滴状产出,被花岗闪长岩体侵入,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角闪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9.0±2.3 Ma,花岗闪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1.1±0.9 Ma~330.0±4.2 Ma。花岗闪长岩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富钠(Na2O=3.48%~4.46%),高钠钾比值(Na2O/K2O=1.03~2.39),钙碱性系列,P2O5-SiO_2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Ⅰ型花岗岩的特点。Hf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角闪辉长岩及花岗闪长岩均来自于受地壳混染的亏损地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角闪辉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一致,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弱的负Eu异常;角闪辉长岩富集Ba、Sr,亏损Nb、Ta、Zr、Hf;花岗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Sr,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反映了岩浆弧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早石炭世狼山地区侵入岩岩石组合为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认为狼山地区早石炭世处于大陆边缘弧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5.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的滑塌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对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实测的8条浅地层记录中,我们发现这些测线上都有滑塌构造,并形成了一条平行于陆架转折线的滑塌带,滑塌带呈NNE向展布,平均宽约7.5km,它们是沉积物流从陆坡上部向下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66.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  相似文献   
67.
珠江口伶仃洋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向平 《热带海洋》1994,13(1):76-80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令仃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比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水,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68.
南海北部陆架晚第三纪δ^13C记录与古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经珠江口盆地BY7-1-1及PY33-1-1井晚第三服游有孔虫的丰度、底栖有孔虫小虫超科中葡萄虫和小虫和相对丰度以及浮游有孔虫壳体的δ^13C记录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表层以水生产力总体上呈增高趋势,其中早中民为表层水生产力较低的时期但由N4至N8带表现为递增趋势,中一晚中新世为高生产力晚期,早上新世为又一个高生产力时期。中-晚世时期本区最可能处于非上升流的高生产力地区,而早上新世为受上升流影响的  相似文献   
69.
南沙海域万安,曾母盆地的区域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新生代时,现在的印支地块和西婆罗洲地块,曾母块块属于印支陆地范畴,侏罗纪一早白垩世在纳土纳岛--西波罗洲博姜一带为一向西南的俯冲带,而在东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斯赫瓦内的一带为岩浆-火山弧,两者为同一构造体制产物,中生代末,印支愉和缅泰马陆块南部,包括西波罗洲在内与北部分离构成巽他地块,并在白垩纪-早第三纪时(东部),渐新一早中新世时(西部)反时针旋转。其东部惠第三纪时从印支陆块上分离南移的曾母地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