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岩土钻凿工程》2009,(4):45-45
不开挖路面,不中断交通,便可在车如流水的道路底下铺设光缆。日前,张家口桥东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使用新购进的非开挖铺管钻机,在五一大街与北外环快速路交叉口处道路路面下横铺供电光缆38米。这是该市在市政施工中首次使用非开挖设备。  相似文献   
52.
赵越  高海龙  张拴宏  刘健 《地质学报》2022,96(5):1510-1523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XCD.TIF;%70%70,JZ〗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北京西山及北京北山、冀北和辽西典型地区积累的证据和资料表明,翁文灏提出的燕山运动A期(幕)发生在160±3 Ma前;晚侏罗世早—中期记录了以髫髻山组和蓝旗组为代表的区域强烈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中间期/幕);晚侏罗世晚期区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构造发展至早白垩世早期135 Ma,冀北张家口组和辽西义县组之下的不整合为燕山运动B期结束的代表。燕山运动是东亚大陆构造体制从古特提斯及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变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域的产物。这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53.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河北张家口金矿床石英的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河北张家口金矿床中不同种类、不同金含量的石英在不同的温度条件(T=300K,常温;T=72K,低温、液氮)下进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研究表明:①石英中顺磁中心的浓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随温度的降低,石英中顺磁中心的浓度将增大;②不同温度条件下,石英EPR谱国中吸收峰的差异仅体现在吸收强度上,形态上的差异不很明显;③石英中金含量与其EPR谱图中吸收峰的强度之间存在着统计性的正相关关系;④石英中含有部分离子态的金──晶格金。  相似文献   
55.
序数地名是张家口地区地名文化景观的重要特点,其形成与张家口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的边疆背景有关,既反映出当地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及历代兵营驻地遗迹、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及区域开发背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56.
冀北晚侏罗世张家口组段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锋  陈英富 《地质通报》2007,26(9):1206-1212
4冀北晚侏罗世张家口组的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较统一的划分方案,划分较为混乱,影响了其合理的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区域地层对比。根据《冀北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1∶25万填图方法研究》项目的工作成果,提出张家口组以相序的岩石组合为基本单元将其依次划分为3个岩性段的方案。一段主要为弱喷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二段主要为爆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三段主要为喷发沉积相序的岩石组合。三者分别代表该组某破火山的初始爆发阶段、大规模爆发阶段和破火口塌陷沉积阶段。由此划分的岩性段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构造特征,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有助于火山演化历史的研究,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与火山-沉积盆地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7.
从细观损伤力学及损伤演化的角度探索地震活动中的演化诱致发震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观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和图型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首都圈地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ML 5.0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际震例与图型动力学理论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按演化的最终状态可分为两种演化模式,即整体稳定模式(GS模)和演化诱致突变模式(EIC模),两模式间没有明显界限,存在过渡区,过渡区明确给出了地震孕育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影响的作用.此研究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冀北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内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较统一的划分方案,使之划分较为混乱,影响了其合理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区域地层对比。笔者通过“冀北中生代陆相火山一沉积盆地1:25万填图方法研究”项目的工作,提出张家口组内以相序的岩石组合为基本单元将其依次划分3个岩性段。一段主要为弱喷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二段主要为爆发相序的岩石组合;三段主要为喷发沉积相序的岩石组合。三者分别代表该组某破火山的初始爆发阶段、大规模爆发阶段和破火口塌陷沉积阶段。由此划分的岩性段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构造特征,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有助于火山演化历史的研究。使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火山-沉积盆地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9.
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为火山喷发提供了重要的岩浆通道,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高出夷平面300~450 m,最大厚度可达500 m的火山熔岩垂向堆积,加上深部地质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为冰川形成-滑动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张家口西北坝缘一带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冰川地貌.电镜扫描石英砂粒表面可见冰川成因的冰蚀擦痕和碾磨压坑,孢粉显示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获得了(121.22±6.54)ka和(81.13±4.48)ka的光释光年龄,与河北省第四纪第五冰期和第六冰期相对应,与平原区的黄骅海退和大城海退时间相吻合,显示张家口坝缘一带在晚更新世早中期经历了两期冰川作用.这一发现填补了研究区冰川遗迹研究的空白,为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丰富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年代学数据,对认识本区及我国东部大陆气候特征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分段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颖  张晶 《地震》2009,29(3):136-140
利用GPS资料,用地壳运动强度和大空间尺度变形分析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活动性。 结果表明,燕山地块与华北平原的地壳运动强度以张—渤带为明显的分界线,张-渤带以左旋走滑为主。 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对GPS资料进行了空间去噪声处理,并建立球面位错模型,反演了张—渤带的11条断层,结果表明: NW向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 NE向断层中,活动性最强的是以倾滑为主的沧东断裂。 2001—2004年时段与1999—2001年时段相比,张—渤带中西段、西段断层的走滑量略有减小,而其中东段、东段的走滑量有较大程度增大。 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