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2.
张北6.2级地震深浅构造特征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地壳浅表层及深部地质构造调查两个方面,调查内容包括活动构造、地震烈度、地震地裂缝、震源机制解分析、小震精确定位和深部探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张北6.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使我们对张北6.2级地震的深浅部构造特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
对山西省地震局代县中心地震台的水准观测项目在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M6.2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M6.2地震前存在着大范围的应力积累、调整过程。代县台的7条水准测线均存在长、中期形变异常。异常时间大约1a~2a左右。异常幅度变化大。地震发生在测线观测曲线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4.
1文化遗物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河北省张北—沽源一带发现20余处细石器文化遗存,采集方制品千余件。以细石器制品为主,主要为细石核16件、细石叶74件、箭头55件、刮削器83件、尖状器24件,雕刻器3件、标枪头2件、普通石片733件,除此尚见粗大石器12件、骨器1件及许多半石化的动物牙齿化石。细石器加工精细,器形匀称、现整,用指垫法和压制法加工。以正向加工为主,偶而也用区向和错向加工技术。石器形体表明,制造技术已进入高度稳定发展阶段。各类石器原料以石髓占绝对优势,次为玛瑙等,均为当地所产。从石器组合、加工技术、工艺水平来看,本区石器文化属细石器文化范畴。石器时代的分野应以史前社会经济状  相似文献   
25.
王建燕 《地球》2011,(7):92-95
张北是张家口的一座城,夏季里常常吹着凉爽的风,吹蓝了一片天,吹绿了大草原,吹开了大境门吹向那北京城……”  相似文献   
26.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两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嗣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对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北部流体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大同镇川井、静乐娘子神井水位及定襄七岩泉、大同机车厂水氡在震前存在有不同形态的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8.
强地震发生前,区域地震活动往往出现应变释放加速(AMR)现象。本文以华北地区的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998年张北6.2级地震、2006年文安5.1级地震作为目标地震,分别分析三次主震前4~8年期间、40~120 km半径范围内的AMR现象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唐山7.8级地震与张北6.2级地震之前均不同程度出现AMR异常,但文安5.1级地震之前并未出现。另外,本研究发现80 km半径可能是研究区寻找AMR异常有效、合理的空间扫描尺度。基于这三个震例研究的认识,本文进一步针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和首都圈地区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识别出首都圈地区至目前存在AMR异常地区,这可作为判定华北北部未来强震危险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
1970年至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沿NWW向发生2级以上地震24次,其分布相对集中,呈条带状。对华北台网所记上述地震的到时数据全部重新查图核对,并补充了内蒙古台网5个台的数据以改善用于定位的台站分布,并采用主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除一个地震外,其余地震更加集中,形成一小震条带。1998年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张北震区架设10台短周期数字化地震仪,记录了大量微震。作者采用P波和S波到时差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得到184次微震的定位结果,连同1998年1~2月张北震区3级以上地震事件定位结果一起勾画出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带。由张北地震震中向SEE向延伸存在由强震构成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根据精确定位结果,结合修订后主震的震源机制、宏观烈度分布和层析成像资料,讨论了张北地震和小尺度地震带(震源破裂带)、震前的中等尺度小震条带以及大尺度的张家口-渤海强震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