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对比传统应用模式,云计算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更灵活的定制方式、更强的计算能力,但将常规云计算技术直接应用于地理信息服务仍存在许多局限。本文对基于云架构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进行研究,探讨了融合式异构GIS平台架构、轻量化GIS云原子单元、GIS资源智能动态资源伸缩、异构虚拟化云平台的统一管理等关键技术,为地理信息服务与云计算的结合提出了有效的技术策略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2.
针对大区域遥感影像处理中数据组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难题,该文采用GeoSOT剖分网格体系理论的数据组织方法,建立影像型地理空间数据逻辑剖分与编码,同时提出了基于网格模板的影像按需快速拼接技术,依托空间剖分网格高精度的空间关系,直接从遥感影像中抽取所需的剖分面片进行几何拼图,实现了大区域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组织和拼接,提高了数据浏览等应用的效率。在数据共享上,考虑到异构网络环境下数据实时共享的应用要求,设计了有限带宽条件下的智能传输策略。依托空间剖分网格天然的"多尺度、小面片"的特点,设计灵活的传输策略,在有限带宽网络条件下,以面片为单位,实现用户关心区域的目标信息的快速传输分发,改善数据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3.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 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 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相似文献   
34.
针对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参与者对规划数据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认知需求,本文利用本体思想对包括GIS数据、规划文档、规划图件等多源异构的规划数据进行关系重构,设计本体模型要素的数据语义关系,定义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于本体方法的规划领域语义表达算法,方便了各类规划参与者对规划方案认识的交流:同时根据用户特征分类,进行本体关系的逻辑推理,过滤冗余信息,进行多源异构规划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5.
赵军  单勇兵 《东北测绘》2002,25(3):38-40,48
InternetGIS蓬勃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获取空间信息成为可能。然而,地理数据有异构性的特点,这种异构性限制了用户对远程数据的获取。基于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并结合CORBA3.0的一些新特性对InternetGIS的通用框架进行探讨,以实现对异构数据的获取与互操作。  相似文献   
36.
链烷烃的热力学性质与分子拓扑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一种新的连接性指数^1Y=Σk1/m^2 n^2,研究了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等三个热力学性质与碳原子个数N,^1Y之间的定量关系,相关系数为优,其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对未参与回归的正癸烷的60个异构体的三个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一致。  相似文献   
37.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石油和其它矿产(如煤及金属矿产等)相比,具有运移能力也是其特点之一。石油在地下运移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它不但能从生油层运移到储油层中去,而且也能在储油层中作水平运移。引起运移的主要因素是静压力、动压力、水动力作用、扩散作用、重力作  相似文献   
38.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高温气相色谱-质谱(HTGC-MS)技术, 结合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和有机岩石学分析, 对松辽盆地烃源岩的氯仿抽提物及原油中烷烃, 尤其是高分子量(C+40)烷烃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嫩江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正烷烃分布在nC14~nC63之间, 低分子量(C-21)、中分子量(C21-40)正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 且在nC30~nC37之间有高丰度的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 高分子量烷烃化合物以nC45~nC47为中心呈小峰群突起, 并有丰富的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 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重, 源岩中的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丰富. 显示嫩江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具有多样性, 低等水生植物、蓝细菌以及陆生高等植物都是可能的生油母质. 青山口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烷烃组分主要由正烷烃构成, 最高碳数可达nC61, 正烷烃分布以单峰型为主, 中、高分子量化合物呈连续递减趋势; 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以及高分子量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丰度相对较低; 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轻, 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 反映青山口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单一, 藻类体可能是主要的生油母质. 烃源岩中C+40相对含量及分布在低熟-成熟阶段变化不大, 进入高成熟阶段C+40相对含量减少、正烷烃奇偶优势降低. 原油中C+40相对含量主要与源岩性质有关, 并对原油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姜峰  杜建国 《沉积学报》1998,16(4):145-148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 GPa) 、高温( 200 ℃~400 ℃)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烷烃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烷烃参数表现出更成熟的特征;温度较低时(200 ℃),压力升高,烷烃参数表现出不成熟,温度较高时(400 ℃),除个别特殊点之外,压力增大,烷烃参数愈来愈不成熟,说明温压条件都是影响有机质成熟的重要因素,压力的存在会抑制有机质的成熟作用。用模拟实验手段来探讨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0.
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指纹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世加  黄第藩 《沉积学报》1998,16(4):149-152
利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图的指纹特征判识储层的流体(油、气)类型。油层或油饱和的储层,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流图的特征是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宽,碳数分布在C15~C38之间,与原油样品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相似;凝析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略窄一些,碳数分布在C15~C35之间,低碳数(小于C21)的正构烷烃相对于油层富集,高碳数(大于C21)的正构烷烃丰度明显低于油层;干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窄,碳数分布在C15~ C28之间,只有低碳数的正构烷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丰度极低。据此可用来识别油层、凝析气层和干气层,也可用于一些测井资料不全或测井质量差的老井的油气层复查、测井难以识别的火成岩油气层的识别,还可用于地层评价,为油气酸化层位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