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0篇
  免费   3075篇
  国内免费   2742篇
测绘学   2785篇
大气科学   3017篇
地球物理   4951篇
地质学   7285篇
海洋学   1204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1081篇
自然地理   95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639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788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39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596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546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23.
24.
25.
26.
80年代后期在波罗的海科拉半岛南部奥涅加湖地区的铀-贵金属-钒组合矿床上世界上系首次发现。它包括5个矿床,十几个矿化点,已探明了可观的铀、钒、金、铂储量。了解它对开阔我国深入找矿思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7.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8.
太子河流域西部竹蜓类动物群,以本溪—牛心台地区为最发育,一般可划分为一个共存延限带,一个组合带,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合亚带。Ⅱ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3Fusulina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组合亚带2Fusulinelaprovectu-Fusulinapseudokonnoi组合亚带1Fusulinaschelwieni-F.mayiensis组合亚带ⅠProfusulinelaparva-Eostafelasubsolana共存延限带Profusulinelaparva系作者等研究辽南竹蜓类并建带的带分子,Eostuffelasubsolana为盛金章教授建立的辽东本溪群下部竹蜓带的带分子,时代为中石炭世早期。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代表本区及东北南部最发育的竹蜓类动物群。该带属于中石炭世中—晚期,也是太子河流域最大海侵期。以上二个竹蜓类生物带总体应属于Moscovian阶,时代为中石炭世。  相似文献   
29.
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忠 《地质与勘探》1991,27(12):43-46
本文根据冶金系统"七五"期间金矿成矿区(带)1/5万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归纳出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异常进一步工作的某些意见.  相似文献   
30.
本文着重描述了SGR钻孔处冰盖上的积雪在密实化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段的和全面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密度随深度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深度减小.作者提出密度变化减小度的概念.计算得出的所研究冰芯钻取点的密度变化减小度为-0.15kg/m~3·m~2,粒雪成冰前的密实速率平均值为4.08kg/m~3·a.本文得到的冰盖密度变化“临界点”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分析这一现象时,作者强调当积雪还在活动层时冰盖温度的影响,并以此解释密度剖面的异常变化以及离差的回升.特别指出,积雪的密度变化具有气候学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积雪形成及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某些信息.本文由密度变化确定的钻孔点雪冰转化深度为5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