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79篇 |
免费 | 1643篇 |
国内免费 | 13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5篇 |
大气科学 | 767篇 |
地球物理 | 3846篇 |
地质学 | 4805篇 |
海洋学 | 784篇 |
天文学 | 341篇 |
综合类 | 2034篇 |
自然地理 | 14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339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318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936篇 |
2013年 | 672篇 |
2012年 | 700篇 |
2011年 | 653篇 |
2010年 | 652篇 |
2009年 | 757篇 |
2008年 | 755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567篇 |
2005年 | 614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514篇 |
2001年 | 559篇 |
2000年 | 403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317篇 |
1997年 | 312篇 |
1996年 | 255篇 |
1995年 | 239篇 |
1994年 | 218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224篇 |
1991年 | 195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39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5月8日上午10时30分,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农学会、贵州省气象局、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农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年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准时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白云山镇中学举行。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以滑波理论为依据,总结了山西地震带的两种不同特点的滑坡。即:振荡式滑坡及触发式滑坡。虽然两种滑坡都可分为变形、解体、滑动、毁灭等四个阶段,但其动力不同。振荡式滑波的滑动面倾角小,因而滑力来源于强震振动,而触发式滑坡的滑动面倾角大,因而滑力来自滑体本身静荷载。对两种滑坡的研究对预防及减轻强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本文根据活动断裂的错动方式、白垩-第三纪红层变形和破裂的组合关系等资料,利用赤平投影作图求出各观测点主应力(σ_1、σ_2和σ_3)的参数,并结合震源机制和地壳形变测量数据,着重描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及邻区)各构造区域内σ_1轴向随时空而变化。按照“弹性回跳理论”和“Baushinger效应”分析了现今应力场的这种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构造应力场σ_1轴的长期变化,可以作为板内弱震活动区(带)的一种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95.
96.
97.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中东段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 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方向,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缅甸中深震、渤海周围地震及川滇地震在活动进程中的关系。在地域分布上彼此相连。并呈以北东向斜贯中国东部浑然为有机整体巨大的地震带。同时还研究了东北深震与华北东部的渤海周围地震以及缅甸中深震与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和前兆性。指出了这些特点,对华北东部地震和川滇地震的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在最后还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欧亚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巨大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和产生变动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