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论构造透镜体控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解析典型控矿构造透镜体, 将构造透镜体的边界划分为过渡型、突变型及复合型, 其中发育的成矿构造类型划分为脉型、网脉型及角砾岩型; 提出了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概念, 认为构造透镜体弱变形域(Q)与包绕其中的线性强变形带(P)组成功能紧凑的成矿系统, 其中的构造-流体组成的双重动力系统、液压致裂形成的成矿构造系统、多源物质组成的矿源系统及网络化联通的输矿系统相互耦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功能; 变形分解作用、液压致裂作用及构造泵吸作用在系统功能实行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阐明了构造透镜体研究的成矿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42.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侯宝宏  韩润生 《地学前缘》2011,18(3):357-358
<正>1.内容简介及特点《"Chessboard"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Mineral Deposits:Mineralogy and Geologyfrom Aluminumto Zirconium》(Harald G.Dill*,2010),是一部关于经济地质学评论性专著,虽然基于保守,但其进取意义在于适用性强和开放性思维。该著作的核心将矿物学和地质学特征以x、y轴为坐标对矿产资源进行"棋盘"分类,类似于EXCEL电子表格,以书面形式表述其成矿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与构造类型以x轴(一维/管状,二维/脉状)表述。63种矿产包括矿物和元素以y轴表述。  相似文献   
47.
杨巍然  王杰  梁晓 《地学前缘》2012,19(5):1-17
根据中国学者的开合构造观点,分析了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提出“构造集群”、“构造运动程式”等一些新的认识。(1)亚洲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旋回并归纳为大陆基底形成、泛大陆和超大陆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与陆内演化三大阶段。(2)以23条俯冲带或碰撞带为骨干,划分了以西伯利亚陆块、古中华陆块、印度陆块和太平洋板块为核心的北亚、中亚、南亚和东亚4个构造集群,以及11个二级和86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集群系指具有成生联系的陆块、大小不同的地块和各个时期造山带的聚合体;两个构造集群间存在一个构造结合区。(3)亚洲构造变形特点为:中亚构造集群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分别受围绕西伯利亚陆块分布的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和围绕印度陆块分布的主体向北北东突出的弧形构造(仅内弧出现了向南突出的喜马拉雅弧)的挤压,它们同时又被北北东向展布的东亚构造集群强烈改造,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表明古中华陆块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4)亚洲大地构造时空演化与全球同步经历了哥伦比亚古陆、罗迪尼亚古陆和潘基亚古陆形成的3次重要造陆事件。在此过程中,中亚构造集群独具特色:哥伦比亚古陆1 850 Ma形成,稍早于南亚构造集群(1 800 Ma)和北亚构造集群(1 800~1 600 Ma);罗迪尼亚古陆830 Ma形成,晚于南北两侧的900~1 000 Ma;潘基亚古陆210 Ma形成,也比全球普遍于250 Ma形成的时间晚。印支运动的广泛发育和强烈影响是中亚构造集群乃至亚洲最显著的特征。(5)总结出背向俯冲对接式、单向运移拼贴式和原地开合手风琴式3种构造运动程式。背向俯冲对接式的动因是地幔对流(软流圈对流或地幔柱对流);单向运移拼贴式可能与地幔上升产生的地幔层流有关;原地开合手风琴式推测是深部地幔“热点”周期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48.
49.
从地震信息看中国东部垂直构造样式及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讨论的垂直构造是石油勘探中最常见的小尺度局部升降作用所引起的各种构造,按成因可分为跨塌构造、压实构造、底辟构造三类样式。垮塌构造样式是碎屑岩沉积盆地基底的碳酸盐岩地层长期被地下水溶解形成地下大溶洞,造成上部地层垮塌而形成的堑背形构造样式;压实构造由沉积压实作用所致,可分为基底古隆起披覆构造样式和差异压实披覆构造样式等;底辟构造(又称“挤入构造”)是塑性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底辟作用而产生的,分刺穿底辟和拱形底辟两种,或冷底辟和热底辟两类。莺歌海盆地发育众多的地震异常体,呈底辟状,但比较特殊,可称为气烟筒,与通常的底辟具本质之别。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普遍发育垂直构造,它们与沉积作用同步发生,一般无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50.
伸展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传递带和调节带两个方面论述了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类型,将传递带内的构造类型分为传递断层等四种类型,将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背斜等四种类型。分析了传递带与调节带内各构造类型的发育条件、几何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传递带和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主要取决于其发育位置处的构造背景及边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