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566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665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41.
由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花岗岩组成,呈长条带状或不规则状近东西向展布,最宽可达50余公里,构成增隆昌北一小南沟线型花岗岩一绿岩带。该花岗岩一绿岩带形成时间为中元古代早期,北侧为白云鄂博裂陷一被动陆缘构造,南侧为渣尔泰山裂陷槽,控制着二者分布。  相似文献   
442.
利用2004-2005年(26°N~46°N,98°E~118°E)探空站观测资料,采用机选相似方法制作雷电天气能量场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陕西省雷电天气能量模型主要有7种:低能槽型、西高东低型、东高西低型,锋区型和高能丘型,其中东高西低和锋区型又分为高能类和低能类.不同的概念模型对应不同的雷电天气,对雷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3.
祁莉  管兆勇  张祖强 《大气科学》2008,32(1):165-174
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几乎历年均存在,其“季节锁相”与地域性使得在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双脊线过程。作者利用4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5~10月气候平均场中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进行了分析。气候平均场上5~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出现6次双脊线过程,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表明每年这个时段最易发生双脊线事件。每次双脊线过程均表现为副高南侧新生一脊线,发展几天后就减弱消失,北侧脊线(原脊线)继续维持。初步的诊断分析表明,6次双脊线过程中南侧脊线的生成与季风槽8~10天周期的“间歇性增强东伸”密切相关,这一准10天振荡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突然增强造就了双脊线的“季节锁相”。进一步分析发现,季风槽8~10天的“间歇性增强东伸”与两支分别来自西太平洋的西传准10天振荡和来自赤道的北传准10天振荡有关,这两支振荡同位相,其有利于位相同时传入南海季风区(10°N~15°N,110°E~120°E),共同作用,引起季风槽的“间歇性增强东伸”。  相似文献   
444.
祁莉  张祖强  何金海 《大气科学》2008,32(2):395-404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集II,诊断分析了气候平均场上6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借助一个两层半大气模式,从动力学上初步揭示了西太平洋热带大气准10天振荡(Quasi Ten-day Oscillation,简称QTO)向西北方向传播与季风槽东伸西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副高双脊线可能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季风槽准10天东西振荡是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副高双脊线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季风槽东伸西撤与QTO传播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QTO向西北方向传播,东风切变作用于斜压辐散的经向梯度,在对流中心北侧生成正扰动涡度。QTO在季风槽东侧激发的气旋性扰动涡度,诱导季风槽东伸,侵入副高,造成副高外围变形,形成双脊线。因此,形成西太副高双脊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西太平洋热带大气QTO。尽管季风槽东伸直接引起副高双脊线发生,但是它只不过是受QTO影响的一种表现。本文仅为诊断结果,其结果还有待于模式敏感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44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进行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天鹅"登陆粤西以后折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的原因,还有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加强的原因,以及造成北海强降雨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的东移,受槽后偏北气流影响,"天鹅"折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副高加强西伸,"天鹅"北侧的东北气流明显加大,受其影响,"天鹅"转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天鹅"和"莫拉克"双台风的互旋作用也是导致"天鹅"折向西南方向移东进入北部湾的主要原因;地面弱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天鹅"辐合云系的发展,高低层垂直抽吸作用的加强和垂直风切变减小以及海面摩擦力减弱,使得"天鹅"在北部湾再次得到加强;西南季风与台风低槽共同作用是造成北海市强降雨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6.
李博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9,33(6):1148-1164
采用对比分析、诊断和数值计算的方法, 运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对2007年6月19~20日发生在淮河干流及其以北地区一次特殊的降水过程 (入梅期首场强降雨) 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包括: (1)该年梅雨期降水和首场降水的特点及原因: 梅雨期雨带位置偏北(位于淮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 并且在115°E的中部地区降雨量最大; 入梅后的降雨首先产生在淮河干流上游的湖北、 河南南部地区, 随后雨区迅速北跳至淮河以北的山东南部地区。分析表明, 在临近35°N和115°E区域, 梅雨锋强烈, 冷暖空气汇集, 加之充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耦合所激发的上升运动, 共同导致了115°E的中部地区产生强烈降水和汛期的雨带偏北; 19~20日淮河及其以北地区阻塞形势迅速调整, 其后所产生的500 hPa横槽对于首场强降水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低层涡旋系统沿着锋生带, 在槽前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 致使雨带北跳。 (2) 首场降雨主要由横槽和切变线及其所引发的涡旋共同产生。高空横槽提供了较为活跃的冷空气, 这种横槽形式在典型的梅雨期尚不多见, 但亦值得关注。锋区和低层水汽叠加较好。上升运动的持续增强, 使得不断有强降水时段出现并最终导致强降水产生。 (3) 该年入梅前后存在比较明显的气象信号变化 (包括夏季风、 副高脊线、 阻塞、 环流形势等), 入梅期实质上是中高纬大气环流由非梅雨期特征向梅雨期特征的调整和过渡期。 (4) 在切变线诱生出低涡的过程中, 动力作用比热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低涡生成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这一时期虽属梅雨起步阶段, 未完全呈现典型梅雨暴雨的特征, 但中尺度云团、 雨团仍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44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粤东2008年7月8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部沿海,脊线北跳到30°N,强盛的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与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存在,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向粤东输送,使得暴雨区对流层下层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水汽通量;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的存在使暴雨区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448.
利用常规探空、地面观测、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长春地区两次地面倒槽形势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降水实况与环流形势具有共性,但分别为对流性局地暴雨和稳定性区域暴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稳定奈件与水汽条件分别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9.
2007年3月3日,商丘市受高空低槽的影响,出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区域性暴雨,达到暴雨的县有3个,其他县均出现大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是商丘市1961年以来3月份第一次区域性暴雨.通过高空形势和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高空低槽和低空急流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造成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是产生此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450.
2010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文东 《气象》2010,36(10):122-127
2010年7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单一极涡,中高纬地区呈5波型分布,巴尔喀什湖和东亚大槽强度偏强或与常年相当;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分布,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强。2010年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1.2 mm,比常年同期(115.9 mm)偏多5.3 mm。全国平均气温为22.8℃,比常年同期(21.4℃)偏高1.4℃。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以及西北东南部、黄淮、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台风康森和灿都登陆我国;吉林、江西、内蒙古等地发生风雹灾害;华南、江南、江汉、黄淮、华北、西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