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407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389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2)湾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丘陵山区以HCO_3-Na型、HCO_3-Ca型及HCO_3-Na+Ca型为主,冲积平原及山间盆地以HCO_3+Cl-Na型及HCO_3+Cl-Na+Ca型为主,三角洲地区以Cl-Na型微咸-咸水为主;(3)西江、北江及东江干流构成湾区内地下水排泄的总渠道,各支流为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特征;(4)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占比高达66.25%,从丘陵山区到三角洲平原,水质呈变差趋势,尤其在广州、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周边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等,三角洲地区发育大量"铁质水"和"氨氮水",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5)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东莞及中山等城市基本未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各类地下水中,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规模开采的开发利用潜力;(6)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将广花盆地等10处富水块段作为应急水源地备选,经初步计算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约4.18亿m~3的应急水源保障。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极端干旱气候等大规模供水危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大湾区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精准计算可用于应急备用开采的地下水储存量。  相似文献   
62.
为了更好地解决贵州山区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变形的应急处置问题,通过对某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变形的特征分析,指出了其与普通山体滑坡在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准确"会诊病因"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了"阻能槽"的概念,且通过稳定性检算论证了"阻能槽"在地面变形应急处置中的有效性,对类似的应急治理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2017年7月25—30日,陕西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降水落区位于陕北和关中北部。强降水时段集中在7月25日晚到27日,具有累计雨量大、小时雨强大、范围广、极端性强、受灾严重、影响严重等特点,此次降雨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属特大型暴雨过程。针对本次过程,陕西省气象局预报预警准确、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到位、现场保障有力、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决策材料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批示,为抗洪抢险、转移被困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通过评估分析暴雨过程中预报预警、应急决策、信息发布等各环节的工作及成效,总结服务特点,以期为今后类似重大气象事件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如何从气象预报服务角度做好应对策略和防范部署,最大限度地减轻大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气象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陕西重污染天气防治现状和近5年重污染天气预报服务开展情况,总结和分析了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存在的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联动机制不完善、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不足、环境气象评估业务技术支撑薄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强化应急预案体系衔接、加强部门间合作、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技术攻关及提高环境气象评估业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
66.
陶玮  郭婷  吴瑞姣  周昆  邱学兴 《湖北气象》2021,40(2):174-181
利用安徽省1961-2016年8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2006-2016年1162个地面自动观测站小时雨量、1961-2016年安徽省民政厅灾情和2006-2016年《安徽省气象灾害年鉴》收录的227个暴雨过程灾情数据,采取气候平均、广义极值、概率密度函数、百分位分布等方法,统计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67.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S 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S 6.8地震余震信息进行条件查询和数据获取,并按照地震编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和导出,实现了对此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即时产出。利用该程序进行余震统计,可减轻人工复核工作量,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8.
鄂尔多斯盆地查布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94件水化学样品的分析结果,对查布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含水层沉积环境及补径条件探讨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水源地水质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东部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多小于1g/L;西部地下水中阴离子以SO4^2-、Cl^-为主,水质变差,矿化度明显增高;研究区硝酸盐污染比较明显,F^-局部超标,矿化度超标也比较明显;水质受含水层的沉积环境和地下水补径条件及人畜活动的影响明显。水源地开采后,其影响会加大,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水源地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9.
在当前形势下着重考虑了浙江省椒江区如何进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设,介绍了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影响及其海洋灾害情况,指出目前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增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联动协同能力,建立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0.
人类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对地震作出准确可靠的预报,而且除了海洋地震引发的海啸(因为有较长的延迟)之外,各国极少根据地震预测启动应急机制。原因是,虽然有些预测事后被证明是对的,但在统计上,这些预测的可信度都不高,远没有高到足以说服行政当局愿意承受可能的错误决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