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4篇 |
免费 | 1173篇 |
国内免费 | 11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1969篇 |
地质学 | 2523篇 |
海洋学 | 479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396篇 |
自然地理 | 1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30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6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读过"关于《基于内变量和张量函数表示定理的本构方程》(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讨论文),现回复如下:(1)原文[1]中截止式(17),本构方程的基本体系就已全部建立。在各向同性和内变量为标量的假 相似文献
22.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震(MSge;6.5)平均复发间隔.计算结果表明,川滇南部不同震级档地震复发间隔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展布基本吻合;地震复发间隔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震活动水平和滑动速率较高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南段、红河断裂西北段.所得的结果与利用历史地震资料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对于历史地震资料缺乏或不完整地区和活动断层定量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强震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形成了一陆内深俯冲带和地震带,但对这一变形过程及方式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沿76°E附近横跨帕米尔—天山的最新GPS测量 相似文献
24.
25.
26.
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应用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按黄海高程11.1-14.6m湖区的沉积速率在1.0-3.7mm·a-1之间,平均值为2.2mm·a-1。文中还讨论了用γ谱法验证137Cs法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的结果。137Cs法给出的沉积速率与γ谱法的结果是一致的,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比γ谱法和137Cs法的结果约偏低16%。 相似文献
27.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28.
对陕西延安新宝塔山隧道Q2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的无侧限抗压与贯入抗拉试验,研究了Q2原状黄土抗压与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大,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高径比对抗拉强度也有较大影响,试验时当高径比控制在1.0左右时,高径比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抗拉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轴向压裂法测量黄土的抗拉强度时,高径比宜控制在1.0;在试验加载速率范围内,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压拉比影响不大,其压拉比在9.88~13.68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9.
30.
上海地区粘土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上海粘土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对上海粘土弹性应力-应变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并研究了确定有关参数的方法。试验表明,模型中的参数均可能过常规三轴试验加以确定,这使上海地区采用弹塑性模型研究粘土成为可能。本文最后还利用该模型所得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了对比,取是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