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9篇
  免费   1960篇
  国内免费   1517篇
测绘学   593篇
大气科学   1552篇
地球物理   2809篇
地质学   3307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556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92.
近20年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空间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琛  胡德勇  张旸  曹诗颂  段欣  张亚妮 《地理科学》2019,39(6):1016-1024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京津唐主体城区1995~2015年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和不透水地表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ISP)数据。采用热点聚集和阈值分割法,依据地表的温度和不透水盖度属性将京津唐主体城区划分成9种地表热场类型,分析并探讨地表热场的发展规律、年际变化状况和区域贡献作用。研究发现,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温度与不透水地表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呈现“阶梯降”和“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特征。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北-东南方向,且随时间推移沿主轴呈聚集态势。 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持续扩张,对于不同的主体城区,其在整体区域的热场贡献中有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   
93.
形成岩溶的高阻碳酸盐岩对电磁波的吸收较弱,而且成层沉积的特定环境使碳酸盐岩地区岩石的各向异性现象较明显,由于地空界面的存在及岩溶洞壁两侧介质电性差异明显,界面清晰,又使电磁波出现强烈的反射及散射现象,从理论上对碳酸盐岩地区电磁波传播的特有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94.
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及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利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08年3月28—29日,内蒙古自治区一次自西向东明显的降水天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分析中部地区强降水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高空低涡及河套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高低空影响系统;西南暖湿气流的建立与输送为内蒙古尤其是中部地区提供较好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导致了中部地区明显强于其他地区的降水;θse的垂直分布能够很好的反映不稳定能量区及其空间配置分布,对判断局地的降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5.
96.
刘红松 《物探与化探》1989,13(6):458-464
本文基于70年代1:5万航空磁测资料,对负场背景中出现的几个低缓次级异常作了系统综合信息研究及深入解释工作,进一步推断和评述了这些低缓异常的性质和价值,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作者通过实例告诫人们,对航磁低缓次级异常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7.
中国大陆西部重力场变化与强震危险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石  徐伟民  蒋长胜 《地震学报》2015,37(4):575-587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西部流动重力测量获得的区域重力场变化数据, 尝试对其进行多种位场变换, 在一定空间尺度约束下定义了6种区域重力场变化指标量. 在此基础上, 以中国大陆2002年、 2005年和2008年等3期数据为研究对象, 计算并统计了中国大陆西部MS≥6.0地震震中位置处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各种导出参数值, 尝试初步构建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地震重力学科指标体系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位置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 但是重力场变化的垂直梯度和解析信号模量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报意义, 适合作为地震前兆异常使用.   相似文献   
98.
赵玉新  常帅  李旺 《地球科学》2014,39(11):1617-1624
针对采用矩谐分析方法构建地磁基准图的边界震荡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边界补偿方法.采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 对分解所得小尺度本征模态函数分量, 利用总体Hilbert变换法进行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特征提取, 通过自采样和特征匹配进行边界补偿; 将大尺度分量之和作为趋势项, 利用三角函数方法建立模型并计算边界之外的大尺度磁异常值.实验证明, 相比当前已有方法, 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对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进行矩谐分析的边界震荡问题, 稳定提高构建地磁基准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
GPS观测结果显示中蒙块体的位移速率较小,块体各部分的位移方向存在差别,说明块体有差异活动但不显著。连续应变场的应变率参量值在10-8/a以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E74.6°,与该区内的浅源强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基本一致。由应变产生的贝加尔湖裂谷的裂开速率为4.71mm/a,最大主应变率为34.34×10-9/a,张应变主轴方向NW310.49°,垂直于裂谷走向;嫩江断裂带和萝北-营口断裂带为走滑兼挤压或拉张活动断裂,位移速率和应变率都较小,活动性不显著。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5.9级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沁旗6.4级地震均发生在由1999~2003年GPS资料得出的多种应变速率参量的相对高值带和应变率高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9~2013年GPS速度场数据,计算了关中盆地面膨胀率、主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选取并解算了岐山-马召断裂、渭河断裂GPS剖面的应变积累。结果显示:(1)应变场上看,2009~2011周期在关中盆地均以张性运动为主;2011~2013周期发生转折,转为压性。(2)GPS剖面计算结果显示了2011~2013较2009~2011周期,岐山-马召断裂上盘相对下盘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顾拉张运动;渭河断裂则在两期数据中走滑与张压特性不明显,呈微弱的张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