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1篇 |
免费 | 1586篇 |
国内免费 | 12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9篇 |
大气科学 | 1240篇 |
地球物理 | 2234篇 |
地质学 | 2661篇 |
海洋学 | 395篇 |
天文学 | 68篇 |
综合类 | 452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243篇 |
2019年 | 232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216篇 |
2015年 | 230篇 |
2014年 | 299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301篇 |
2011年 | 288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276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48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92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应用500hPa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和500hPa、1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1980、1981年北半球大所热力场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盛夏,北半球非热热流量距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欧亚大陆一带表现出相反发布,前期6月也具有类似特征,相应北半球大气环流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2.
500hPa气候异常高度场强度及谱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半球际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半球气候异常场强度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分析了北、南半球500hPa气候异常高度场的环流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半球异常冬强于夏,北半球强于南半球。2)500hPa气候异常位势高度场具有低阶、低维的特征,它们主要由超长波及长波波段(0≤m、k≤6)的球函数构成。3)北半球500hPa气候异常位势高度场集的球函数谱结构较南半球复杂.夏季较冬季复杂。仅用超长波及长波波段的球函数拟合半球500hPa异常位势高度场,就可保证其有足够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3.
伴随地震孕育、发生与震后调整过程的应力、应变问题在地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GPS为代表的空间观测技术为大尺度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高效、稳定、精确的测量结果,并为研究上述应力、应变问题提供了有效数据约束.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结果既可用于变形分析,又可作为数值模拟的有效约束和检验.为了获取研究区域可靠的应变率场结果,有必要开展GPS应变率场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存在动态演化现象,因此需要研究适合于动态资料约束、大变形模拟、连续与非连续变形耦合的三维数值流形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包括如下3个方面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重要的海洋测绘成果——南海重磁异常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校正、处理、整合升华了1987~2007年的南海海洋重磁调查成果,编制完成南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南海磁力ΔT异常图两份基础图件,探索了南海磁力ΔZ⊥异常的处理方法,并且获得了可信的南海磁力ΔZ⊥异常图。成果证实,本文编制的南海重力测量图件、磁力测量图件与南海多波束测深测量的结果匹配,这三种地球物理的成果可以互为验证、互为补充,并且与拖网获得的岩石地球物理性质一致,说明所编制的南海海洋测绘图件可信。提出开展多兵种联合的海洋测绘工作建议,这是海洋测绘发展的方向,互为验证、互为补充的海洋测绘成果才能踏实用于海洋资源、海洋地质灾害预测、海防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才能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8.
<正>1引言库仑土压力理论最早是由库仑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理论简单实用,虽然有一些简化和不足,甚至力学上存在弯矩不平衡的遗憾,但一直被工程界采用。笔者近十年来,由于在大学教学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讲述此理论,并需要给出正确的力学解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便对原传统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撰文"对 相似文献
89.
多标度分形与地球化学场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化学叠加场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景观具有不同的分形标度区间和分维。利用多标度分形方法把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外围的叠加地球化学场分解成了分别与北东向和北面向构造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正常场和异常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90.
基于中国大陆GPS观测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获得的站点位置,由三角形法通过反演逐年推算中国大陆年微动态应变场. 结果显示,研究区年微动态应变场大致以南北地震带为界. 西部地区存在方向大体一致的年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 方向自西向东、 由近南北向转为北东向,与近代应变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西部地区变形主要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和西伯利亚地块相对南推形成的,且整体上仍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东部大部分地区不存在年主应变的优势分布方向.年最大剪应变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变化范围从4.13times;10-8~7.0times;10-10, 总体上西部大于东部. 同一区域年最大剪应变的多年变化表明,西部变化大,东部变化平缓. 年面膨胀显示,研究区大部分为压缩区,且同一区域的多年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