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0篇 |
免费 | 1960篇 |
国内免费 | 15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3篇 |
大气科学 | 1552篇 |
地球物理 | 2809篇 |
地质学 | 3308篇 |
海洋学 | 488篇 |
天文学 | 88篇 |
综合类 | 556篇 |
自然地理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1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68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363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367篇 |
2009年 | 347篇 |
2008年 | 356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300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210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67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8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8篇 |
193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格子Boltzmann方法地震波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子Boltzmann方法是细胞自动机在某些学科中的具体化和应用。它根据微观运动过程的某些基本特征建立简化的、时间和空间完全离散的动力学模型,这种模型的平行行为符合宏观的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42.
43.
44.
读过"关于《基于内变量和张量函数表示定理的本构方程》(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讨论文),现回复如下:(1)原文[1]中截止式(17),本构方程的基本体系就已全部建立。在各向同性和内变量为标量的假 相似文献
45.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震(MSge;6.5)平均复发间隔.计算结果表明,川滇南部不同震级档地震复发间隔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展布基本吻合;地震复发间隔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震活动水平和滑动速率较高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南段、红河断裂西北段.所得的结果与利用历史地震资料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对于历史地震资料缺乏或不完整地区和活动断层定量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47.
伪谱和高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在垂直方向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子, 利用其并行程度高的特点, 在水平方向采用伪谱算子, 保留其高精度的优势, 是计算地震波场的有效方法. 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 简写为GPU) 由于其高度并行性, 在计算此类问题中有显著的优势. 由英伟达(NVIDIA)公司推出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简写为CUDA)平台极大地简化了GPU编程的难度. 为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实现了基于CUDA 平台的混合方法二维地震波场模拟. 然后基于二维均匀介质模型将CPU与GPU版本的运行时间进行对比. 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CUDA 的并行模拟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为开展大规模非均匀地球介质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研究了由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所辐射的远场位移。通过Jacobi椭圆函数和Legendre范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种非完全椭圆积分等特殊函数,给出了该问题的普遍形式的闭合解析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普遍情形。与已往工作比较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1.设破裂速度为V(t) V(t)=V0+at (a=常数)其中V0是初始破裂速度,V0=0即初速度为零的特殊情形;a是破裂加速度;a>0、a=0及a1开始的。即可以有初始裂纹存在。从而扩展的瞬时半径ζ(t)为 ζ(t)=R1+V0t+1/2at2.R1=0,相应于从中心开始扩展的情形。 3.震源函数假设具有下述形式: S(ζ,t)=D0[1-(ζ/R2)n]g(t). (n=0,1,2,……)其中,D0是圆盘中心最终错距,R2是最终破裂半径,g(t)是震源时间函数。n=0时得到震源空间函数为均匀分布情形。n=2时得到该裂纹问题静态解的一级近似的情形。 最后,作为例子,给出了整个破裂过程(起始—加速—匀速—减速—停止)所引起的远场位移公式。 本文第一部分只讨论R1=0,n=0的情形,其他内容将在第二部分中讨论。 相似文献
50.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