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5篇 |
免费 | 1988篇 |
国内免费 | 21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9篇 |
大气科学 | 1065篇 |
地球物理 | 3325篇 |
地质学 | 6109篇 |
海洋学 | 626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734篇 |
自然地理 | 7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381篇 |
2022年 | 530篇 |
2021年 | 507篇 |
2020年 | 401篇 |
2019年 | 474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339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633篇 |
2013年 | 472篇 |
2012年 | 641篇 |
2011年 | 562篇 |
2010年 | 523篇 |
2009年 | 555篇 |
2008年 | 500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476篇 |
2005年 | 420篇 |
2004年 | 405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438篇 |
2001年 | 358篇 |
2000年 | 330篇 |
1999年 | 337篇 |
1998年 | 274篇 |
1997年 | 306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22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174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48年 | 5篇 |
194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形效应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工程地震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震震后调查发现: 地形起伏变化引起了更严重的地震灾害, 地震仪器也记录到复杂的三维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关于地形激发的地震动效应问题, 目前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 得到了一些定性的结论: 如地形效应表现为与地形坡度相关、与山脊和山谷相关、与山形坡面形态相关、与山体高宽比相关、与地形变化的尺度相关等等.这些定性结论没能给出影响地形效应的主要因素, 如何预测地形效应仍是难题.本文通过谱元数值模拟方法, 计算了自贡地区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的放大系数, 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技术, 揭示了地形放大系数可以用不同尺度地形上的变化来表述, 即可以用地形高程、地形变化梯度及其高阶变化梯度来表示.据此为参量, 文中建立了地形效应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并将该预测模型的结果与自贡地形台阵在汶川地震中的主震记录获得的地形放大系数结果进行了对比, 给出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范围, 讨论了造成差异的成因, 该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为更全面的研究地形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32.
地下管网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多点地震动激励作用下的地下管网地震反应拟静力分析模型。首先建立基于有限单元模型的地下管网系统刚度方程,接着给出考虑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及场地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地震动场模拟思路及管网系统地震动施加策略,最后通过解析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本文方法对一"十"字形管网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①管线轴向应力沿着管线长度从管线端部向管线交叉点逐步增大,在管线交叉点处应力达到最大值;②与轴向应力相比,尽管管线的弯曲应力不是控制应力,但在管线端部及管线交叉点处弯曲应力值将会有较大突变。因此,对于地下管网而言,在受到地震作用时,不同布置方向的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3.
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省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发展水平还处于探索阶段,亟须进一步加强。本文利用长达40年(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波浪资料,从总体分布特征上分析了广东沿海波浪能资源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粤东-珠江口-粤西沿岸一线,波浪能资源呈现"低-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上呈现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特征,递增速率为0.054 3 kW/(m·a),其中1979—1994年变化较为快速,2001—2018年变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34.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认为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是由其吸附的金属离子引起,文中通过多个矿区地电化学试验发现,电提取微量元素异常往往与Fe、Al等常量元素异常高度一致,而Fe、Al等常量元素是组成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 进一步对地电化学泡塑样品开展扫描电镜观测,发现电提取后泡塑载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大小从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粘土矿物颗粒. 由此初步推断,当前所使用的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壤中存在的具有电活动性的极细粒粘土矿物颗粒引起,地电化学提取过程对这些粘土矿物颗粒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35.
针对探地雷达(GPR)双参数全波形反演中电导率反演精度差、双参数存在串扰现象、反演计算量大、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作者将具有多参数调节功能的L-BFGS算法引入到GPR时间域全波形反演中,它避免了对Hessian矩阵的直接存储与精确求解,减小了存储量和计算量.结合参数调节因子的选取,有效减小了同步反演时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串扰影响,在不降低介电常数反演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电导率参数的反演精度.通过在反演目标函数中加载改进全变差正则化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使目标体边缘轮廓更加清晰.首先以简单模型为例,对比了单尺度反演与多尺度串行反演策略的优劣,说明多尺度串行反演有利于逐步搜索全局最优解;而开展参数调节因子的选取实验,说明合适的参数调节因子可以有效改善介质电导率的反演精度;测试了不同正则化的反演效果,表明改进全变差正则化能提高反演稳定性,显著降低模型重构误差.最后,分别对含噪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测试,说明本文提出的多尺度、双参数反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约束,重构图像界面清晰、反演效果好. 相似文献
36.
37.
采用WRFV2.2中尺度数值模式对鄱阳湖地区200 km×200 km范围内,2009年11月5日00∶00至2009年11月6日12∶00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为1 km的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度场和廓线分布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模拟结果发现:白天鄱阳湖面上空存在着冷岛效应并伴随湖风,而夜间湖面上空存在着热岛效应并伴随陆风,湖面与陆地之间最大温差可达6 ℃;同时地形以及下垫面类型对鄱阳湖区风场的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夜间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低空辐合带,白天逐渐消失;此外受风场和地形作用湖面上空的湿度分布也不均匀,白天湿度层厚度低而夜晚湿度层厚度高,湖中心右侧湿度值大于左侧湿度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鄱阳湖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地区区域气候的特点,以及由于地形、地理环境、地表特征所形成的不同高度上的风、温、湿的分布规律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为鄱阳湖地区局地天气预报、风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在简述盆地地质环境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与水压系统类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反演、比拟和地静压力等方法,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泥岩压出水水头值(m),Es^2层的依次为2-28,2-26,2-6,2-16,0.5-3.5;Es^1层的依次为2-42,2-26,2-6,10-54,1-14;Ed层的依次为2-22,2-54,2-12;Ng层的依次为10-24,1-5;Nm层的为12-2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1,累加值Es^2,Es^1,Ed层的均大于1,Ng,Nm层的小于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0.4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具有相似性,并均以离心型流动型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