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3篇 |
免费 | 745篇 |
国内免费 | 8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8篇 |
大气科学 | 747篇 |
地球物理 | 1129篇 |
地质学 | 2782篇 |
海洋学 | 679篇 |
天文学 | 180篇 |
综合类 | 1700篇 |
自然地理 | 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431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447篇 |
2009年 | 437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370篇 |
2003年 | 329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90篇 |
1994年 | 163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2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50年 | 6篇 |
194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本文报道通过综合大地电磁调查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的初步成果.大地电磁法调查区域已经覆盖了高原大部分面积,为全区三维电阻率成像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对多个测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同化处理和反演成像,取得了青藏高原可靠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结构图像.成像的区域为28°N—35°N,80°E—104°E.三维反演计算时采用的网格尺寸为20 km×20 km,垂直方向不等间距剖分为26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电阻率扰动主要反映印度克拉通对亚欧大陆板块俯冲引起的热流体运动和大陆碰撞和拆离产生的构造.在岩石圈地幔,察隅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拉萨地块东部联成统一的高电阻率地块,它们反映了向北东俯冲的印度克拉通.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表明岩石圈深处有热流体活动.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也表明它们的岩石圈还有流体活动.青藏高原东部的低阻区沿100°E向地幔下方扩大,反映了金沙江断裂带有切穿岩石圈的趋势.地幔电阻率平面扰动的模式显示,青藏高原东西部的地体碰撞拼合形式和方向是不同的.在青藏高原西部,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从北到南碰撞拼合.在青藏高原东部,羌塘—拉萨、察隅、印支、雅安和扬子等地体多方向拆离拼合,在地壳造成不正交的拆离带和压扭构造系.从高阻-低阻区的分布看,东部的地体拼合有地幔的根源,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察隅地块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部的楔入,使其北部和东部地块的岩石圈发生拆离撕裂,也造成热流体上涌的低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52.
53.
珊瑚岛礁海岸波流动力复杂、地貌形态特殊、工程响应未知, 波浪传播变形和波生环流对建筑物安全、地形地貌演变、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大范围大洋海脊导波与岛礁波浪俘获、中等尺度的礁坪-潟湖-裂口系统波流特性、建筑物前沿的局部波流特性及工程响应等三种不同空间尺度上综述了波流运动特性研究的新进展, 主要包括深水大范围的海脊波浪引导与岛礁波浪俘获的理论解析、礁坪-潟湖-裂口系统整体物理模型实验、基于大水槽实验的建筑物影响下波流演化过程及越浪量和波浪力计算方法, 并提出亟需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4.
生长于河口海湾滩涂上的红树林,广西当地称为海榄树,素有“海底森林”的美誉。这里有着独特的景观:涨潮时,一片翠绿的红树林淹没于明净的海水下,退潮后裸露出形态各异的植物根系;滩涂上贝类栖息,水底下鱼虾群聚,绿树上岛类翔集。其奇妙、幽静、秀丽的景观美学价值,不仅是游客观赏、娱乐的适宜场所,同时还有知识和教育的功能,使游客直接感性地获得关于生态系统、海岸地貌、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受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55.
57.
广西早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的碳酸盐台地区发育有两个不同的四射珊瑚群落,此二群落都有其各具特点的珊瑚组合系列。其中,在开阔台地相区的四射珊瑚可划分为9个组合带,而在台地边缘相区则可划分为8个组合带。在早泥盆世早、中期,因岩相分异不明显,四射珊瑚仅可划分为3个组合带。因此证明,四射珊瑚的发展演化与沉积相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59.
福建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力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壳形变观测资料的研究, 求得福建及其沿海地区现代震源应力场, 认为这与台湾地区、 台湾海峡应力场相互衔接, 主压应力轴优势方位为NW-SE向, 力轴仰角较小, 应力场近于水平挤压, 形变场反映近期福建沿海亦受北西方向, 接近与海岸垂直的挤压力。 进一步分析该区域内的断裂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强度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规律, 认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力不仅是台湾强震力源所在, 而且其影响向西扩展, 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力源仍然是来自这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60.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15年5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公格尔九别峰北坡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草场和部分房屋被冰体淹没,本文针对这一冰川跃动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15年间ASTER立体像对数据监测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的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并利用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7月11日期间的LandsatOLI数据监测了冰川的表面运动速度变化.监测发现,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2015年4月13号开始活动强烈,表面运动速度呈加快趋势,2015年5月8-15日期间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其最大运动速度在西支中部达到了(20.40±0.42)m·d-1,冰川跃动达到顶峰.冰川跃动"积蓄区"位于西支冰川平衡线以下区域,跃动向下游接收区输送冰体体积约为2.4×108m3,大量冰体堆积在东西支汇合口地段(海拔3100~3500m),造成了该处冰面隆起,其中最大隆起高度为(130.58±0.70)m.本文获得了西支冰川由静止期、跃动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冰面高程和表面运动速度变化,为本地区冰川跃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