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532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红色风化壳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妨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广东省花岗岩风化壳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从岩性土质、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森林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严重性及治理,以期为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2.
运用MALVERN公司2000型粒度仪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村ZK2钻孔作粒度分析,江村钻孔按粒度的偏态值可划分为两个河相与海相或湖泊沼泽相的沉积交替过程,同时与粒度参数、年代数据以及前人所做的孢粉等证据相结合,大致看出研究区气候变化的4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第一阶段为较长时间的冷干期,该段时间约为20-10.7kaB.P.;第二阶段为回暖期,时间大致在10.7-7.5kaB.P.,总体比较湿润;第三阶段为升温期,该时期约在7.5-5kaB.P.之间,在此期间各有一次干湿交替;第四阶段为降温期,时间大约出现在5kaB.P.至今,这是一个波动性较大的时期,也各有一次干湿交替。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78—2022年翁源县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资料,针对低温霜冻、暴雨、低温连阴雨和高温热害,从气候条件分析这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和发生规律,及其对翁源兰花种植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45 a翁源低温霜冻和低温连阴雨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兰花种植仍有霜冻风险,低温连阴雨日数减少对兰花生长发育有利;高温热害呈显著增多趋势,兰花种植需增加高温防护措施的投入;汛期暴雨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大暴雨也趋于增多,兰花种植应特别注意防洪防涝。  相似文献   
34.
广东沿海牡蛎体Cu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
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9~ 1997年间 ,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 ,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近江牡蛎体内的 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 ,结果全部牡蛎样品均检出 Ni,含量范围为 0 .17~ 2 .37mg/kg(湿重 ) ,总平均值为0 .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 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牡蛎体 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 ,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湾和湛江港。 70年代后期至 1991年 ,牡蛎体的 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后 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6.
广东沿海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0~1997年间广东沿海17年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
38.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只有2个,个数明显偏少,粤西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广东的初台偏迟,终台结束早,登陆时间集中于7月;热带气旋移速快,强度弱(为热带风暴),对广东影响利大于弊。对1951~2004年7~9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次数差异较大,最多时一个月有5个,最少时没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有密切关系,可以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副热带高压各分为3种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39.
A continuous heavy rain visited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June 18-25, 2005 (named Heavy Rain 200506, HR200506) and had resulted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 The ageostropic Q vectors, θse,meridional circulation, computed from the NCEP reanalysis, and TBB are used to study the rainfall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onvective system moved northward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CS)and stayed in Guangdong for several days, which was a direct cause of HR200506. The process is a result of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here were two rainbands of HR200506 in Guangdong. One laid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that produced frontal rainfall; another situated on the south of Guangdong which produced monsoon rainfall.  相似文献   
40.
Based on the CINRAD Doppler radar data in Guangzhou and the lightning data in 2004 by power suppliers of Guangdong, statistical study is done by overlaying lightning’s position on radar’s echo. The result shows the followings. The concentrated period in which more negative lightning occurred at the middle levels (2 – 14 km), where radar echo was moderate (12 – 45 dBz), rather than at the low levels with the weakest echoes or at high levels with the strongest echoes. At levels 3 – 11 km, where the radar echo was between 10 dBz and 35 dBz, the area of negative lightning was much larger in central Guangdong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province. At levels 0.5 – 7 km where the radar echoes were between 44 dBz and 51 dBz, the probability for a point to have negative lightning varies from 0.4 to 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