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00篇 |
免费 | 12848篇 |
国内免费 | 69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17篇 |
大气科学 | 1458篇 |
地球物理 | 8289篇 |
地质学 | 36110篇 |
海洋学 | 2700篇 |
天文学 | 186篇 |
综合类 | 2534篇 |
自然地理 | 12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854篇 |
2023年 | 1229篇 |
2022年 | 1603篇 |
2021年 | 1517篇 |
2020年 | 1501篇 |
2019年 | 1442篇 |
2018年 | 1111篇 |
2017年 | 1242篇 |
2016年 | 1313篇 |
2015年 | 1474篇 |
2014年 | 2245篇 |
2013年 | 1681篇 |
2012年 | 2176篇 |
2011年 | 2162篇 |
2010年 | 1845篇 |
2009年 | 1957篇 |
2008年 | 1929篇 |
2007年 | 1679篇 |
2006年 | 1721篇 |
2005年 | 1626篇 |
2004年 | 1571篇 |
2003年 | 1469篇 |
2002年 | 1512篇 |
2001年 | 1510篇 |
2000年 | 1473篇 |
1999年 | 1530篇 |
1998年 | 1412篇 |
1997年 | 1369篇 |
1996年 | 1403篇 |
1995年 | 1301篇 |
1994年 | 1273篇 |
1993年 | 1111篇 |
1992年 | 1143篇 |
1991年 | 1042篇 |
1990年 | 884篇 |
1989年 | 747篇 |
1988年 | 157篇 |
1987年 | 135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39篇 |
1977年 | 18篇 |
1974年 | 17篇 |
1948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粤北瑶山两侧在早泥盆纪时期处于剥蚀阶段,中泥盆世的沉积从冲积扇相、河流相开始,随着海侵自西南向北东扩大,逐渐转为滨海相或潮坪相、浅海陆棚相或台地相。瑶山以障壁岛的形式存,在对陆源物质的搬运起阻隔作用,导致其东西两侧沉积物的成分和生物群落略有不同。中、晚泥盆世交替时期的短暂海退和泥盆纪末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导致沉积物的变化,是调查区岩石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航测天景山断裂孟家湾的地表地形地貌数据,以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地貌精细解译进一步提取地震断层的水平位移量及垂直位错量,计算断层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并分析判识了古地震事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3期河流阶地T3、T2、T1,且均被断错,最新的冲沟T0未见错动;②在T1阶地面上提取水平位移量为(7.77±0.98)m,计算得到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0.86~0.91 mm/a;③在T1阶地面上跨陡坎提取垂直位错量为(0.61±0.11)m,其坡度存在2个明显拐点,代表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推测在12000 a前,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初期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 相似文献
123.
地层孔隙压力的精准预测直接关系到钻井工程设计、油气藏开发方案制定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重要环节.测井信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连续测量等独特的优势,在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业界所研发的地层孔隙压力测井预测方法较多,在现场实际生产中未必能全部利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而利用单一方法有可能难以保障其预测精度.为了精准地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本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地层孔隙压力测井预测方面的文献,详实阐述各预测技术的方法原理之后,细致归纳总结了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的适用性.系统总结得知,有效应力法和Bowers法均能准确地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经验统计模型法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而等效深度法、Eaton法受制于正常压实趋势方程的精度,其预测效果相对较差.借助研究区力学参数试验,有机融合地球物理测井和压力检测资料,构建地层孔隙压力非线性预测模型将是本领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4.
125.
“中国季风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所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为深入系统地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科学研究计划》在“十五”期间陆续启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过去300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雨带进退图谱与模拟诊断”项目(编号40331013,2004年初起实施)就是其中之一。本项目旨在利用丰富的清代雨雪档案记载,重建1736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江淮流域3540个站点时间分辨率为月、季的降水序列;并分析该区域1736年以来年、年代际降水变化与雨带进退的时空特征分析,诊断该区域过去300年特征时段降水变化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26.
127.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在找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马庄山地区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找金试验和在特克斯县15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推广应用证明: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以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为先导,民裂裂构造裂隙充填物及蚀变岩石为采样介质,较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更具有矿直接性。 相似文献
128.
沉积地层中成矿作用的碳同位素特征和含矿缺氧盆地成因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盆地内地层中碳的来源 ,根据其碳、氧同位素特征可归纳为 :海洋沉积碳酸盐碳、生物碳、热解非生物成因碳、大气淡水方解石碳和热卤水系统中的无机碳。热水成因的金矿及喷气 沉积矿床中的碳都具有深源成因的无机碳。深部含无机碳的热流体喷溢到海洋底部可以解释为扩张盆地底部形成的缺氧环境和含矿黑色页岩的主导原因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