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92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222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涂继耀  季建清  钟大赉  周晶 《地球科学》2021,46(12):4533-4545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完整地质演化过程,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墨脱段10块基岩样品进行黑云母40Ar/39Ar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年龄代表隆升剥露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样品黑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11.25~24.04 Ma,对应隆升剥露速率范围为0.25~0.51 km/Ma.雅鲁藏布江墨脱段地壳隆升剥露速率存在明显南北差异,北段隆升剥露速率高出约0.2 km/Ma.年代学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内部相比,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为地壳隆升剥露活动相对较弱区域.与喜马拉雅地体向拉萨地体俯冲过程相关北西、北西西走向逆断层活动,不仅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内部区域发育,在其东侧雅鲁藏布江墨脱段也可能发育.   相似文献   
92.
陈家驹  徐先兵  梁承华  徐亚东 《地球科学》2021,46(10):3421-3434
早古生代江南隆起的形成与剥蚀作用可以用来制约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江南隆起南侧湘东南南湾地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分析,讨论了其物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4件样品的270颗有效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由430~440 Ma主峰与800~1 100 Ma、1 700~2 000 Ma和2 400~2 600 Ma次峰组成.锆石CL图像、Th/U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图指示碎屑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仅有少量变质锆石和热液锆石.矿物形态、组成以及成熟度指示其源区为近源,沉积于滨海环境.综合源区分析表明,湘东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物源来自其北侧的江南隆起.江南隆起形成于广西期陆内造山作用.早古生代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大陆型锆石,形成于大陆弧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是其南侧大洋俯冲作用的产物,与冈瓦纳大陆的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93.
扬子陆块北缘西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系中广泛保留有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厘清其原岩成因,对扬子陆块北缘大别区基底性质及新元古代构造-岩浆热事件提供约束,对其中的3处变花岗岩体(五岳山、熊店和方店)的岩石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显示,3处岩体的原岩均为变质程度较低的二长花岗岩,它们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742±2)Ma、(739±3) Ma和(766±4) Ma,与区域红安岩群和定远组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在时限上具有可对比性.在地球化学组成上,3处花岗岩均具有较高的SiO2(11.72%~15.26%)和总碱(6.40%~8.70%)含量,K2O/Na2O>1;富集轻稀土(LaN/YbN为22.98~28.64),负Eu异常不明显,亏损Ba、Nb、Ta、P、Ti和Y元素;Nd同位素初始比值εNd(t)为-15.2~-10.6,tDM2为2.68~2.28 Ga;锆石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为-13.9~-5.1,tDM2为2.32~1.83 Ga.结合岩石矿物组成、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分析认为,3处变花岗岩的原岩均可能为(钙碱性)分异的Ⅰ型花岗岩,系起源于中等深度(压力)条件下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东、西大别地区广泛出露的新元古代中期(780~720 Ma)岩浆岩指示为主动大陆裂谷-拉张伸展背景下构造热事件,可能与Rodinia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4.
滇西北格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铜矿田和勘查开发基地,近期在烂泥塘-雪鸡坪铜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普上中酸性复式斑岩体中发现了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为探讨该岩体成因、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铜矿化的关系,对其进行了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发生全岩铜矿化,视厚35 m,刻槽取样铜品位为0.13%~4.66%,伴生金为0.24~0.78 g/t,有成为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普上含矿斑岩体2件锆石U-Pb年龄为215.9~217.6 Ma,表明其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等特征,认为普上含矿斑岩形成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构造背景,其源区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岩浆上升过程经历了壳源沉积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95.
为厘清四川盆地开江地区WT1井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重塑其原型沉积盆地,为重建古地理及油气进一步勘探部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手段对该井陡山沱组物源进行了分析。岩石地化结果表明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物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且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记录了915~850Ma、794~714.5Ma以及622~700Ma 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扬子克拉通北缘及邻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有关,该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是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开江地区的陡山沱组发育于拉张伸展构造背景,属克拉通内裂陷盆地沉积,有利于烃源岩层的发育;同时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演化证据。该成果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地质结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6.
喻晓  吕新彪  曹华文 《矿物岩石》2021,41(3):95-108
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地层沉积于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三叠系沉积物物源分析是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载体.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上三叠统涅如组碎屑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背景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采集隆子县斗玉乡晚三叠世粉砂质板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涅如组碎屑锆石年龄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206~224Ma(峰值213 Ma)和462~567Ma(峰值512 Ma),表明涅如组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涅如组w(SiO2)含量较低(平均值为57.7%),w(Al2O3)值较高(17.2%),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重稀土元素平均值为8.1.高场强元素中Nb,Ta,Ti亏损,Zr,Hf,Th,U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Ba,Sr亏损,Rb和K富集.综合分析认为源区岩石以酸性岩浆岩为主.本次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涅如组浊流相沉积形成于裂谷环境,代表新特提斯洋的打开;标志着拉萨板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并开始向北漂移.  相似文献   
97.
林子宗群是青藏高原南部的一次重大构造岩浆事件,记录了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造山的关键信息;文章对冈底斯南缘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典中组底部安山质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5. 79±0. 55 Ma,形成时代属于古新世,可代表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成岩年龄。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贫碱、贫镁、过铝质特征,属于过铝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弱Eu负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造山的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幔组分,具有岛弧或陆缘弧特点。  相似文献   
98.
99.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widespread in eastern China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rcum-Pacific volcanic belt.This paper presents more than 150K-Ar dates and a great deal of petrochemical analysis data from th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in Tengchong,China‘s southeast coast,Shandong,Hebei,Nei Monggol and Northeast China.An integrated study shows that ubiquitous but uneven volcanic activities prevailed from the Eogene to the Holocene,characterized as being multi-eqisodic and multicycled.For example,in the Paleocene(67-58Ma),Eocene(57-37.5Ma),Miocene(22-18,16-19Ma),Pliocene(8-3Ma),and Early Pleistocene-Middle Pleistocene(1.2-0.5Ma) there were upsurges of volcanism,while in the Oligocene there was a repose period.In space,the older Eogene volcan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region or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E-NNE-striking fault depression,while the younger Neogene and Quaternary volcan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Petrologically,they belong essentially to tholeiite-series and alkali-series basalts,with alkalinity in the rocks increasing from old to youg.The above regularities are controlled by both global plate movement and regional inherent tectonic pattern.  相似文献   
100.
田明中  曹伯勋 《现代地质》1993,7(4):421-427
本文对周口店新发现距今11~1.9万年的东岭子洞穴堆积物进行了成因研究,认为该套堆积物并非全属岩溶堆积物,其中也有风成黄土沉积。应用古地磁、热发光及铀系法等年代学方法测定,认为这套堆积为距今11~1.9万年间沉积,弥补了周口店地区近5万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空缺,是一个含有丰富地质事件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