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854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22篇
地质学   2524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剪切波速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采用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波动理论模型,研究了3种单一均质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剪切波速变化对场地设计反应谱的影响,重点分析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Tg和平台值αmax的变化趋势,其结果对于指导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勘察试验工作以及提高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Using seismic shear phases from 47 Tonga-Fij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events recorded by the CENC and IRIS, and from 26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Pacific events recorded by IRIS, we studied the shear wave anisotropy in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utilizing the ScS-S differential travel time method and obtained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between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each ScS wav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reflection point. We found that most shear waves involve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raveling faster than vertic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hrough the D" region.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of ScS wave range from ?0.91 s to 3.21 s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1 s. The strength of anisotropy varies from ?0.45% to 1.56%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2%.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in the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lateral flow is expected to be dominant and the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 may be the main anisotropic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featur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hap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CMB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s or partial melt and th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lower mantl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lateral flow at lowermost mantle.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甘孜嘎拉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光富  毛英 《矿床地质》2006,25(Z3):395-398
甘孜嘠拉金矿床为位于甘孜—理塘断裂带内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该矿床受断裂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主要发生在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带中央部位。含矿岩石主要为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岩石。金矿化与碳酸盐化、硅化、铬水云母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辉锑矿化蚀变有关。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资料。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从地质特征、退化变质作用、构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机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区金矿的韧性剪切带成因.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地球化学活动带,具有金及有关元素迁移、聚集和成矿的有利条件.乌兰布浪沟金矿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5.
贾国志  梁海军  田峰 《地质论评》2000,46(2):131-140
本文以内蒙古中部后石花金矿为例,简述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的新观点.研究表明,韧性剪切成岩过程包括细粒化作用、热流体作用、酸碱交代作用;韧性剪切带这种深层次断裂构造形成过程中,其推覆演化是逐渐减压过程,降压效应和剪切带本身的膨胀渗透作用,引起了剪切带内部积累的能量梯度(压力、温度、物质),导致弥漫于大面积围岩中和下地壳的液体进入韧性剪切带中."节流阀"作用形成韧性剪切成岩成矿热液系统.韧性剪切构造对金矿的控制核心是成岩成矿为统一的热动力系统,早期以成岩为主,中晚期以蚀变和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996.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接触关系的确定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变质带内的锦屏群底部含砾岩层不整合覆盖于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朐山花岗片麻岩之上,含砾岩层中的砾石虽然经历了后期的塑性变形改造,但其地质特征仍展示出地层下部层位沉积砾石特有的性质。此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朐山花岗片麻岩与锦屏群变质岩的原岩分别形成于859Ma和814Ma。这些都说明锦屏群变质岩与下伏朐山花岗片麻岩原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在后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它们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变形作用,折返过程中锦屏群变质岩向北西西方向逆冲,形成叠加于不整合接触面的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997.
萨日达拉金矿床位于伊犁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的接合部位,严格受冰达坂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具体产出部位为韧性剪切带内次级剪切带:含矿岩石为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矿床与黄铁矿化、钠长石化、硅化等关系密切;矿床异常Au下限为10×10-9;元素组合为Au、As、Ag、Zn.  相似文献   
998.
破裂临界状态下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原 《中国地震》2000,16(3):197-202
以山东莱州大理岩为样品对岩样在破裂临界状态下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在两个样品上,得到破裂临界状态下的系列记录,结果表明,在岩石崩溃之前的临界状态下,即使载荷不变,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也可能会有涨落现象,即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可能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所进行的场进脉动卓越周期试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以及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研究分析,根据现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将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划分的参考标准,以及与工程场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回归分析,结合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估算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用于工程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00.
波形极相似的地震丛集中剪切波分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91年大同MS5.8地震余震的记录中,一些小地震丛集中可见波形极为相似的地震对,利用各对地震记录的互相关函数可以确认其相似性.为了辨认剪切波波形中发生的微小变化,采用重采样技术提高采样率.可以直接从地震图中观察到丛集中成对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