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8篇
  免费   1728篇
  国内免费   2207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9276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61.
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浅层常规—致密砂岩次生气藏,其形成机制不同于下伏须家河组储层的致密砂岩气。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天然气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部分受到调整和改造的须家河组原生气藏,经长距离运移后在蓬莱镇组圈闭中聚集成藏。气层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以煤型气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蓬莱镇组共经历3期热流体活动,前两期分别为液态烃充注及气液混合烃充注,但并未形成规模油藏;第3期为大规模天然气充注,对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78~34Ma)。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窗口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确定了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及成藏特征:蓬莱镇组下部储层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已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喜山运动时期,下伏须家河组气藏受到调整和改造,早期发育的深大断裂得以扩展,大量深部气源沿断层向上运移至蓬莱镇组中上部,形成了浅层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862.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带为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最后缝合带,但最后拼合时间仍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研究不足,尤其是对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更为欠缺。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含有叶肢介、介形虫、双壳、植物及孢粉化石。笔者对采自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组上段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为(254.3±2.6)Ma。结合已有的火山岩测年及化石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上段下部时代为晚二叠世,上部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消失,发生南北生物群的混生,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结束。  相似文献   
863.
在详细的钻井资料和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塔北隆起西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礁滩体沉积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礁滩体储层同生期溶蚀作用特征研究,按照古沉积地貌单元结合岩相的方法建立了一间房组礁滩体同生期溶蚀作用模式。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滩间海和台内点礁3个亚相,沉积相平面分布稳定;一间房组的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明显,普遍反映出滩体的间歇性暴露的特征:生物钻孔和溶蚀孔洞内充填礁滩体暴露形成的古土壤泥;发育潮间带的化石碎片堆积和软体生物活动遗迹;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可以识别出渗流-潜流带溶蚀作用旋回。按照礁滩相沉积地貌结合岩相的模式,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的浅滩和点礁沉积划分出潮上长期暴露滩、潮间间歇暴露滩、潮下高能滩、瓶筐石障积礁、潮汐水道等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864.
基于峡东秭归青林口、泗溪和宜昌晓峰河埃迪卡拉系下部陡山沱组剖面岩石、层序和精细的碳同位素地层研究,在埃迪卡拉系下部陡山沱组底部、下部、中部、上部和顶部分别识别出5次以灰岩出现或黑色页岩增厚为标志的海侵事件,划分出5个可以进行区域对比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BDSS,LDSS,MDSS,UDSS和TDSS。以层序界面为对比标志,峡东埃迪卡拉纪不同古地理部位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对比显示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中内部发育5次可以进行区域乃至全球对比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分别是分布在BDSS下部的SN1,LDSS上部的SN2,MDSS上部和顶部的SN3和SN4,以及分布在UDSS上部的SN5。其中SN1和SN4碳同位素负偏离最为明显,最小δ13C分别达到-4‰~-5‰和-9‰~-10‰,分别与Marinoan冰期上覆盖帽白云岩以及Gaskier冰碛沉积上、下地层中的碳同位素组成特点接近。SN4是埃迪卡拉系最晚冰期的产物。与SN1是埃迪卡拉系底界划分对比的标志相对比,SN4的出现应该是埃迪卡拉系内部再划分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界线标志。  相似文献   
865.
受加里东期-海西期构造运动及持续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塔河油田六七区沉积环境复杂多变,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下石炭统巴楚组发育陆屑-碳酸盐混积岩。结合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混积岩据混积强度分为混积型碳酸盐岩、混积型碎屑岩、高度混积岩。据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混积岩成因类型可分为岩溶穿插再沉积型(岩溶型)和相缘渐变型(相变型)。其中,混积型碳酸盐岩和混积型碎屑岩为岩溶成因,高度混积岩为相变成因。此外,混积岩储集空间发育,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缝和构造裂隙,岩溶型混积岩较相变型混积岩储集性能较好。混积岩孔缝中见含油显示,相关油气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6.
通过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露头剖面的宏观组合和微观结构,总结出奥陶系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表现特征、成因机制,指导盆地内层序界面的研究。柯坪-巴楚地区奥陶系主要有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一级层序界面发育在构造变革期,如受到造山运动或区域构造隆升作用等影响,表现为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等特征;二级层序界面发育在沉积环境重大转换阶段,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或局部构造运动影响,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淹没不整合等特征;三级层序界面与局部构造运动有关,表现为局部平行不整合。层序界面的表现形式包括古土壤层、喀斯特化、地层削截、地层超覆、岩性岩相突变等。通过总结不同层序界面的性质和成因,分析不整合面的规模和发育部位,预测有利岩溶储层发育的区带。  相似文献   
867.
刘东生等60多年前描述的在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的Hipparion sp.,材料较少,但形态特殊,此后一直未见相关报道.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又发现了类似三趾马化石的新材料.新发现的Hipparion sp.个体小,原尖短、圆,次尖明显偏向舌侧,次尖颈收缩,DP4的次尖几乎完全孤立;原小尖褶长大复杂,次附尖粗大、分叉,向外伸出;端附尖长大,根部收缩,内侧收缩沟内伸,并呈复杂的褶沟.这些组合特征与包括Hipparion chiai在内的灞河组上部3种三趾马扁长的原尖截然不同,也区别于九老坡的Hipparion plocodus(Hipparion fossatum),而接近于大庙沟的Hipparion sp..新材料的发现表明灞河早期的这种形态比较特殊的三趾马可能延续到了灞河晚期,甚至更晚的时代,同时在白鹿塬西侧蓝田汤峪河道一带有新近系地层出露.  相似文献   
868.
裂缝的发育不仅可以提高基质渗透率,增大油气产量,而且可能成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定量评价储层(尤其是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频率、发育规模和空间分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测井资料解释等表明,研究区盒8、山1、山2段裂缝较为发育,以水平裂缝和高角度近垂直裂缝为主;约90%的裂缝为有效裂缝,显示气层或干层;约30%的裂缝产出层段为气层和含气层,可见宏观裂缝的发育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成像测井显示,研究区微裂缝发育也较为广泛,以垂直裂缝为主,为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869.
塔尔气地区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熔岩等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具有富铝(Al2O3含量13.37%~15.79%)、富碱(Na2O+K2O含量6.10%~8.56%)、贫镁钙的特点;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72~17.9],且HREE有较明显的凹陷;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K、Rb、Ba、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Sr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Ti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气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来源于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火山岩所具有的A型流纹岩的特点,暗示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70.
西页1井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的有机地化参数: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4%~17.85%,平均值为4.25%;Ro分布范围为2.68%~3.48%,平均值为3.06%。钻、录、测井资料分析显示该井钻遇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厚度为148.85m,在钻进过程中,共有6层出现气显示。利用测井资料、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认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页岩层段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得到总含气量为1.40~19.60m3/t。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西页1井所揭示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含气页岩具有层段数量多、单层厚度小、有机质分段富集、热演化成熟度偏高等特点,且含气性较好,故该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地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