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3篇
  免费   2104篇
  国内免费   3262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1281篇
地球物理   1423篇
地质学   7142篇
海洋学   103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95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of ribosomal DNA ( ITS - 1 ) was examine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plored in four populations of farter' s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TS - 1 fragment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300 bp,of 78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Dalian, Qingdao, Yantai in China and Korea respectively were amplified via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Intra-genomic variation was examined by sequencing several clones of single individuals. Alignment and polymorphism analysis detected 44 haplotypes and 50 polymorphic sites which consist of 30 substitutions and 20 indels,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s. Sequence analysis also showed a very low level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All these features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ITS - 1 fragment to population analysis.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Korea sample has the richest genetic variation, followed by Yantai and Qingdao samples. AMOV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96.26%)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tributed within populations and 3.74% resulted from among populations, but with P 〈 0.05 ( = 0.042),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have significant divergence. This output was basically concordant with the result arising from RAPD data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Discussion on this inconsistency was made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83.
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志南  陈木等 《台湾海峡》1995,14(2):155-162
本文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和低温休克等方法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6.0~28.0℃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3、0.5、0.7和1.0mg/dm^3,在受精后15min,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5%、37.5%、68.0%、66.6%和81.0%,其中0.5~1.0mg/dm^3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对改变倍性最有效。高温休克选用31.0、33.0、35.0和37.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达46.7%(33.0℃,处理15min)。低温休克选用6.0、8.0、10.0和12.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40.7%(10.0℃,处理20mi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倍体诱导率增高、但孵化率下降,畸型率上升。用高温休克处理的实验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作者认为,在商业性生产中,温度休克是诱导扇贝三倍体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就细胞松驰素B与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85.
吴德辉  连东英 《台湾海峡》2005,24(3):377-382
本文应用准地转正压无辐散模式对双涡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只考虑相对涡度平流的情况下双涡以互旋为主,而且随着初始间距的缩小,互旋越来越明显。双涡的相互作用与它们的初始间距以及它们的强度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2)双涡的移动加速和减速都是出现在它们移动方向改变的时刻,当移动方向向逆时针方向变化时移速减慢,否则加快。  相似文献   
86.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消化管从腔内到腔外,都由黏膜上皮、黏膜肌层、结缔组织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层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基膜很薄,皮下有一层有肌纤维,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腔隙,除直肠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纤毛和黏液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胃和晶杆囊上皮能分泌消化酶。胃上上有较弱的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胃和晶杆囊上皮及纤毛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晶杆囊上皮的核前细胞质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87.
1998年7月从寻山水产集团公司养鱼场养殖的石鲽鱼病鱼肠道中分离到多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动力,32℃以上不生长。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经BIOLOG MICROSTATION SYSTEM鉴定为鸭瘟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氟哌酸、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88.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导致我国北方海区栉孔扇贝在养成期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已成为国内养殖界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致病原因的探查工作至今至少涉及到原核类微生物 (如立克次体 ,衣原体等 )、病毒、寄生原生动物、环境因子 (如饵料、水温等 )以及微生物等几方面[1~4,6~9]。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973)的资助下 ,我们自2000年1月起对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各种可能诱因分别从流行病学、环境、组织病理学以及病原学角度开展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与检测 [2]。在此基础上 ,本课题组新近又开展和完成了对栉孔扇贝各类可疑病原的…  相似文献   
89.
1993年3-10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浅海水域进行人工移植石珊瑚(18种)和多孔螅(1种)试验。共移植44个样品。6个月后观察,仅有8个石珊瑚自然脱落,3个死亡。存活的珊瑚中,有23个出现了轴向或水平扩展的生长迹象。同时还发现移植后所产生的局部生态学效应。试验结果为利用人工礁技术促进珊瑚礁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
文中对蜕钩枝触星虫Themiste dehamata(Kesteven,1903)提出三点补充:1、阐明了四条固肠肌的位置;2、发现纺锤肌前端为两分支:3、肾孔位于肛门的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