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71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几何形态学(morphometrics)是基于笛卡尔地标点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广义普鲁克分析(GPA)、薄板样条分析(TPS)、主成分分析(PCA)、典型变量分析(CVA)等方法,定量的对形态变化进行识别,结果更为客观。本研究运用几何形态学方法对8种常见扇贝(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虾夷盘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平濑掌扇贝Volachlamys hirasei、北海道扇贝Swiftopecten swiftii、荣套扇贝Gloripallium pallium、华贵类栉孔扇贝Mimachlamys nobilis、美丽环扇贝Annachlamys striatula)间形态关系进行研究,运用界标点和半界标点对扇贝的壳盘和壳耳进行数字化标点,利用PCA、CVA、TPS方法,获得8种扇贝的形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PCA和CVA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将8种扇贝基于形态差异进行有效区分。此外,结合TPS的分析结果,发现壳耳和壳盘在扇贝中具有种间规律性差异。...  相似文献   
682.
通过对2018年4—5月在南海中部黄岩海山采集的蛇尾样品进行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发现棘蛇尾科Ophiacanthidae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两个新记录种:(1)双环汁蛇尾Ophiurothamnus discycla (H. L. Clark, 1911);(2)短简汁蛇尾Ophiurothamnus clausa (Lyman, 1878)。本文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骨骼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  相似文献   
683.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利  李建成 《测绘通报》2020,(12):148-154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支撑测绘科技强国、地理信息产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测绘类专业演变历程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智能化测绘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并提出了“新工科”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及STEM理念下的“新工科”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684.
鄂南蒲圻、通山、崇阳等地晚二叠世地层发育,含(竹蜓)类化石9个属40个种,其中新种8个,未定种7个,根据它们的地层分布位置,可分两个带、两个亚带,即吴家坪阶Codonofusiella带,长兴阶Palaeofusulina带;后者,下部为Palaeofusulina-Reichelina亚带,上部为Nankinella-Staffella亚带。Codonofusiella及Palaeofusulina混生现象只限于长兴组下部。代表区内长兴阶最高层位不是palaeofusulina,而是新建立的Nankinella-Staffella组合化石亚带。笔者认为,我国南部各地域内都以Palaeofusulina来确定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界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685.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4,35(2):156-158
对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沙群岛诸碧礁海洋底栖生物调查中采集的一批海洋软体动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了属于软体动物门、鹑螺总科中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记录,分别为嵌线螺科Ranellidae中的一新种:南沙蝌蚪螺Gyrineum nanshaensis sp.nov.;扭螺科Personidae中的一个新记录:小扭螺Distorsomina pusilla(Pease)。  相似文献   
686.
本研究记述了采集自海南陵水海域的梭螺科(Ovulidae)一新记录属:舟梭螺属(Naviculavolva)及一新记录种:折唇舟梭螺(N.deflexa),对标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标本照,且通过比对样品的COⅠ基因序列证实了形态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为梭螺科分类与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并使得折唇舟梭螺的分布范围延伸至海南省海域。  相似文献   
687.
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多重PCR(Multiplex Species-Specific PCR)和DNA序列分析,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oxidaseI,COI)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牡蛎种类及确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了广东雷州半岛东部沿岸牡蛎科(Ostreidae)常见牡蛎的种类及分布。本次研究从雷州半岛东部沿岸的11个地点采集了363个野生牡蛎样品,并对全部样品进行了形态分析和多重PCR的鉴定,对未鉴定出来的114个样品进行COI基因的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种类分析,共检测出3属5种牡蛎。巨蛎属(Crassostrea)有两种,分别为熊本牡蛎(C.sikamea)185个和福建牡蛎(C.gigas angulata)109个;小蛎属(Saccostrea)有两种,棘刺牡蛎(S.echinata)48个和团聚牡蛎(S.malabonensis)19个,牡蛎属未定种Ostreasp.1有2个。结果表明,雷州半岛东部沿岸牡蛎种类丰富,至少有5种牡蛎分布于潮间带,其中优势种为熊本牡蛎和福建牡蛎,分布范围比较广。小蛎属和牡蛎属牡蛎数量较少,分布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688.
本文复查了中国南海丝螅水母目高手水母科的所有属,解决了该科和一些属、种存在的分类问题,并给予更新的鉴别。以前,无手单肢水母Nubiella atentaculata Xu and Huang,2004包含在单肢水母属内,现变换为拟单肢水母新属Paranubiella n.gen.,隶属于高手水母科内,原无手单肢水母新组合为无手拟单肢水母Paranubiella atentaculata(Xu and Huang,2004) n.comb.。本文记述了二个新种:南海拟单肢水母,新种Paranubiella nanhaiensis sp.nov.和无突单肢水母,新种N.apapillaris sp.nov.。此外编制了高手水母科已知属和单肢水母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总结了中国南海高手水母科已知种名录。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689.
根据在中国近海采集到的标本,描述多毛类环节动物一新种——中华竹节虫(Sabaco sinicus sp.nov.)。该物种标本在乌沙科夫等(1962)报道后一直被错误鉴定为钩齿短脊虫(Asychis gangeticus Fauvel,1932)。我们基于以下性状将该种描述为一新物种:项沟和前三个刚节具深棕色色素点;刚节4–6的腺体分布特征;肛前节无刚毛;肛漏斗喇叭状,背侧小叶呈扁盘状;具膝状的背刚毛、表面有或无螺旋刺毛带的细毛状背刚毛;腹刚毛为排成一列的鸟嘴状齿片刚毛。钩齿短脊虫和该新种的区别在于前者身体无色素点,肛板背侧小叶呈三角形。自1950s以来,该物种的分布区已经从长江口以南海区明显向北扩展。  相似文献   
690.
中蚓虫是小头虫科较为常见的属,中国海区的样品过去常被鉴定为加洲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 Hartman。本研究中,来自东南沿海四个不同海区的118条中蚓虫样品被鉴定为一个新的种类,在此给出具体描述。这个新种具有如下特征:(1)第1至9刚节表皮双环型,刚毛束位于体节中间位置,而后的刚节多环型,刚毛束位于体节后半部;(2)后腹区具有疣足突起;(3)前4个胸刚节仅具双羽型翅毛状刚毛,其它体节仅具巾钩刚毛;(4)胸区巾钩刚毛的柄长且直,巾长为宽的3至5倍;(5)腹区巾钩刚毛不同于胸区,较短且具收缩部;(6)甲基绿染色模式独特。这个研究表明了中国海区的中蚓虫可能被误鉴定为加洲中蚓虫,而这个新种M.chinensis sp.nov.在东南沿海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