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6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7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治平 《岩土力学》1997,18(A08):253-256
论述了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措施:新奥法施工,选择合理断面形状,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利用支架预防底臌等。  相似文献   
12.
张农  李伟 《岩土力学》1997,18(A08):257-261
介绍了煤巷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内容包括高水速凝注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注浆系统及工艺,围岩注浆参数的确定,以及井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王宝学  杨同 《岩土力学》1997,18(A08):262-266
介绍了在梅山铁矿地压控制研究中,为提高在泥化膨胀岩体中进行巷道开挖与支护的技术水平所做的试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围岩地质力学特征识别,岩体工程分类与支护设计,巷道开挖与稳定监测。成功开挖的实践为类似岩体中巷道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光粘弹性实验方法模拟了地下工程中圆截面巷道围岩及冻结壁的蠕变过程,给出了巷道围岩和冻结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地下工程的设计及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巷道位移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赵同彬  谭云亮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Z1):107-109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位移反分析研究中,采用遗传算法与FLAC数值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研制了弹塑性巷道位移反分析程序。对该程序测试的结果表明,用遗传算法这一模拟生物进化的方法,进行巷道位移反分析,可以同时反演E,μ,C,ф,σx,σy,τxy7个参数,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成功开发了一套先进完备的矿井涌水量自动监测系统,经过在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的使用后,已经通过了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整个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其中的KGC2型自动监测装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 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 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 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次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巷道-围岩”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平应力卸荷操作模拟工程现场的巷道周边矿岩开挖卸荷作用,再现了巷道卸荷岩爆。实验结果指出,巷道卸荷岩爆经历了“平静期→小颗粒弹射→片状剥离→片状剥落”的演化过程,在巷道内壁产生“岩爆→应力调整→应力调整失败→再次岩爆”的多次岩爆过程,最终形成“V”字型岩爆坑。卸荷条件下,不同水平应力的巷道模型岩爆将产生不同的破坏,形成了不同的破裂面。理论推导得出卸荷前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运用修正Griffith破坏准则,计算了不同水平应力(8.9MPa、13.3MPa、17.8MPa)卸荷后巷道围岩发生岩爆破坏的竖向起裂应力,构建了巷道边壁“V”字型岩爆坑的计算模型。研究得出水平应力存在一个影响竖向承载能力的应力点(13.3MPa),当水平应力小于13.3MPa时,水平应力与竖向起裂应力呈正相关;当水平应力大于13.3MPa时,水平应力与竖向起裂应力呈负相关。对左右边壁应变能累积区域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得出相较8.9MPa和17.8MPa,水平应力为13.3MPa的左右边帮应变能集中区域的累积能量最大,集中区域与边壁的距离最短。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下河为例,分析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计算推测最大洪水位标高,提出几条经济可行的治理隧道水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