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1387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敦煌-格尔木铁路沿线地形复杂、起沙因素多变、沙源丰富,沙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对其风沙活动规律还未有研究,不利于防沙工作的开展。为此,通过对自北向南的5个观测点(S1、S2、S3、S4、S5)风速和风向的观测、计算和分析,利用平均风速、起沙风况及输沙势对敦格铁路沿线的风动力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S4和S3的风况对铁路风沙灾害防治意义较大。S5年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最大,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风力强劲,风沙运动方向基本与铁路垂直,沙粒易在铁路附近堆积。S4夏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S3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S4和S3的风沙运动方向与铁路夹角小于90°,附近沙源广阔,铁路易受风沙侵蚀,阻碍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62.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柴达木盆地缘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为5个层序、12个体系域,确定了该区烃源岩主要赋存在层序Ⅱ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深湖相泥岩中;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圈定了烃源岩赋存于下株罗统层序Ⅱ和中株罗统层序Ⅲ中,主要以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为边界;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相、沉积相研究表明,下株罗统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沼泽相沉积,在湖盆中心发育面积较小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株罗统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仅在鱼卡凹陷及其周缘发育半深湖相;依据层序划发、沉积相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主要生烃中心,并依据烃源岩分布特征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发为J1(!)-R和2(!)-E2个含油气系统,其中J1(!)-R含油气系统为中等丰度的含油气系统,围绕其周围的昆特依构造、冷湖七号构造、伊克雅乌汝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J2(!)-E含油气系统面积较小,烃源岩厚度较薄,勘探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63.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范围为243~746 mm,优势叉长组为401~600 mm,占到88.24%,其中雌、雄个体叉长组成呈显著性差异(x2=843.7,P0.01);(2)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FL)与体重(W)的关系为W=6.3905×10-6FL3.1938(R2=0.9443),且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并不因性别而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1∶0.95,但在501~550 mm(x2=4.00,P0.05)和651~700 mm(x2=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符合"1∶1"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Ⅴ期(43.67%)为主,计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473.15 mm和440.78 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本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4.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青海省“四弧一楔一隆”的大地构造演化格局控制了全省大部分矿产资源的产出.四个弧后盆地的形成及后期的复合造山作用为形成SEDEX型矿床、造山型Au矿床及热液型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背景;多期演化形成的东昆仑增生楔产出叠加作用明显的多金属矿产,特别以造山型金矿最为发育;喜山期的高原隆升控制了三江地区斑岩型矿床和热液型Zn-Pb-Cu-Ag矿床的产出,同时也控制了省内钾岩、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The latest sharp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jacent mountains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resulted from Late Mesozoic-Cenozoic comp ressional structure du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neath the Asian continent. This event definitively e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basin-mountain relief, Cenozoic basin deformation, large scale aridity and desertification of western China. The Australasian meteorites impact event happened ca. 0.8 Ma ago, located in the triangle area of the Indian Ocean ridge (20°S/67°E) . The impact may have resulted in an acceleration of speeding of the Indian Ocean ridge pushing the Indian Plate to subduct rapidly northward. Thus, the impact event can giv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ynamic background of the latest rapi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western China and even of the Middle Asia.  相似文献   
66.
柴北缘平台地区具丰富的油气开采潜力,为进一步寻找油气优质储层,本文通过研究该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集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成岩环境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主、微量元素比值 Rb/K 为 0.001 5~0.002,Sr/Cu 为 6.59~26.58,MgO/CaO 为 0.21~0.89,&U 为 0.83~1.12,Th/U 为 2.34~4.23,Cu/Zn 为 0.29~0.47,反映为淡水沉积环境,气候处于季节性(干旱与潮湿交替)变化期,还原与氧化条件交替出现;δ13C 变化范围为-8.78‰~-3.55‰,平均值-5.06‰,δ18O 范围为-14.01‰~-9.64‰,平均值-11.04‰,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中碳来源于碳酸盐中无机碳与有机质碳;Z值为102.34‰~115.06‰,平均值111.4‰,所有样品均小于120‰,指示碳酸盐胶结物中成岩流体为大气淋滤淡水;计算古温度变化范围为68.40℃~97.86℃,平均...  相似文献   
67.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12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12—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8.
69.
崔军文 《地质论评》1994,40(2):106-110
在综述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后,依据青藏高原新生代变形和岩石圈组构特征,提出了高原隆升的新的动力学模式——岩石圈深层扩张模式。其基本观点是强调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造成岩石圈组构和变形的不均一性及岩石圈中存在的碰撞→收缩(重力不均衡)→伸展(均衡调整)的正向转变和由伸展→收缩的逆向转变的反复交替。据此将青藏高原的造山带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喜马拉雅型、冈底斯型和昆仑型。  相似文献   
70.
湖南雪峰降起区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分析湖南雪峰隆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入手,划分了该隆起区从中元古代以来所经历的三次大的构造变形阶段:元古代中期未的武陵构造变形-北部雪峰隆起初步形成(隆起雏型)阶段;古生代早期末的加里东构造变形-南部雪峰隆起形成并使统一连贯的雪峰隆起初具成型的阶段;中生代印支,燕山叠加构造变形-雪峰隆起成型并定型阶段。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是形成雪峰隆起的重要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