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山东诸城早白垩世莱阳期古地震事件与恐龙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城断陷皇华镇大山村黄龙沟存在丰富的、多样的恐龙足迹化石,在紧邻化石埋藏层下伏及上覆地层中发现了下白垩统莱阳群杨庄组多套古地震记录,主要包含波状褶皱、底劈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粒序断层、卷曲变形和震积不整合等塑性、脆性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析表明初始沉积物、沉积相及构造作用确定了地震活动作用时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在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中期,地震活动具有阶段性及频发性,以单向挤压的丘-槽构造及双向挤压的波状变形为主,且后期有构造活动强度加大的特征。根据已识别的古地震记录发育及古地震活动强度分析,推测此时期发震断裂可能是断陷的南缘断裂——五莲断裂。区域构造作用使得该时期沉积环境发生变化,由湖相逐渐过渡到河流相,在突发古地震事件发生之后,在滨浅湖区域留下了丰富的恐龙迁徙足迹。古地震记录的研究,可建立古地震事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联系,约束构造作用的属性、频次及时限,为确定盆地及周缘构造-沉积演化历史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2.
简要报道了新近首次在冀西北张家口尚义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恐龙足迹赋存于尚义晚中生代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后城组顶部。恐龙行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由数十个足迹构成。初步研究表明,造迹者分别属于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由西向东行进。足迹中包括兽脚类足迹70余个,组成数个行迹;蜥脚类足迹15个,构成1列行迹。蜥脚类足迹特征显示其可能属于游泳状的行迹。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发育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以往在该时期沉积物中罕见脊椎动物骨骼化石。近年来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中频繁发现的恐龙足迹表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发育着以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群。该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时期恐龙属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古地理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及其与恐龙动物群发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陆地生物群更替演化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张艳霞  孙佳凤 《地球》2011,(2):62-64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诸城先后发现了库沟、掘村、玉皇、臧家庄、侯家屯、薛家庄、焦家庄等30多个恐龙化石埋藏点,埋藏区域近千平方公里。 经过三次有规模的发掘,共产出恐龙化石25000多块。  相似文献   
94.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秋扒组陆相地层发现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秋扒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对栾川-潭头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研究区发育完整晚白垩世至古新世地层记录,详细研究了它们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描述了K/T岩性过渡界线以及完整性、连续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5.
早三叠世扬子地台位于特提斯东北缘,研究者根据大量地质证据和模拟实验证实该时期巨型季风强度最大,且控制了整个泛大陆和周边海域的气候循环.笔者于川西北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统中发现一套保存完好的风暴岩,其发育于飞仙关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明显,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和层理构造发育;根据沉积构造、岩石性质等识别了Sa-Sb-S...  相似文献   
96.
不久前,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一个由该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这一  相似文献   
97.
马飞敏  张永福 《西部资源》2011,(4):F0004-F0004
二连国土局多年来致力于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建设,积极打造世界最大的白垩纪恐龙乐园。地质公园以其重大的科研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科普作用,于2009年被中国国土资源部评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二连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恐龙地质公园和科普基地工作,地质公园依托国内各主要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98.
2月27~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对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古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河南省豫西—豫南地区恐龙化石群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对研究成果《河南省恐龙化石勘查发掘与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99.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古地震事件与恐龙化石埋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诸城库沟、龙骨涧、西见屯集群恐龙化石埋藏层——上白垩统王氏群辛格庄组与红土崖组中,发现存在脆性、塑性及液化等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负载构造、球一枕构造、挤入构造(火焰构造)、液化卷曲变形、液化脉状构造、混插沉积构造及地震断裂等典型的粗碎屑沉积物形成的古地震记录.多层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未变形沉积层间...  相似文献   
100.
《甘肃地质》2013,(4):F0002-F0002
<正>学名:Jintasaurus meniscus尤海鲁,李大庆2009语源:"Jinta"即"金塔",该恐龙化石产地据甘肃省金塔县不远;"sauros"源于希腊语,即"蜥蜴";"meniscus"源于拉丁文,意为"新月形的",指标本枕部半月形的枕骨侧突和枕髁。产地与层位:酒泉地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分类位置:鸟臀目鸟脚亚目鸭嘴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9米特征:一原始鸭嘴龙型类恐龙。它的半月形枕骨侧突非常发育,以致其末端低于枕髁;这是在其他鸭嘴龙型类恐龙中未见的。意义:截止日前,北山地区已发现了三种原始鸭嘴龙形类恐龙,即诺曼马鬃龙(2003)、半月金塔龙(2009)及日伦叙五龙(2011)它们在鸭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