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52.
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催化加氢热解、GC—IRMS等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及可能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反射率高,双反射明显,为非均质结构储层焦沥青;在碳酸盐岩储层的各种孔隙中,呈脉状、球粒状、角片状或块状等他形充填,具有中间相结构和镶嵌状结构特征,反映其高温热变质成因;元素组成有S/C高、H/C低的特点,其固体碳同位素组成与长兴组烃源岩干酪根相似。储层固体沥青的可能烃源岩发育于还原—弱氧化咸水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于水生藻类;氯仿沥青“A”饱和烃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对比表明,上二叠长兴组烃源岩是主要来源,飞仙关组、下志留统烃源岩亦有贡献;催化加氢产物饱和烃及其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显示,坡2井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与罐5井飞仙关组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这也可作为飞仙关组海槽相烃源岩对飞仙关组气藏有贡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53.
《国土资源》2006,(4):41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近臼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这也是国内目前发现的5个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  相似文献   
54.
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依据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沉积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分布特征的综合研究,对该地区的储层特征加以抽象和概念化,建立了飞仙关组储层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揭示元坝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段均发育在台地边缘沉积区。其中,台地边缘浅滩最为发育,台地边缘斜坡次之,未见台地边缘生物礁。飞仙关组一段至二段下部为台地边缘斜坡沉积,二段上部至三段为台地边缘浅滩沉积。认为飞仙关组二段和三段的鲕滩沉积储集岩为下一阶段勘探开发的重点,其中飞仙关组二段孔隙—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开发潜力尤为巨大。  相似文献   
56.
川东-鄂西郁江逆冲断层轨迹结构及扩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测量揭示:郁江断层带的轨迹结构整体上表现为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断层结构;其中,底板缓倾角逆冲断层多层次(区域尺度、露头尺度和微观尺度)的断坪、断坡轨迹,特别是沿断坡方向的破裂分解,是分支断层呈上叠后展式扩展增殖的基础。根据运动学标志,郁江逆冲断层从北西向南东逆冲,最大断距小于1km,一般断距为10~100m级;后缘高倾角正断层的累计断距与前缘逆冲断距基本对应。结合区域构造分析,郁江逆冲断层轨迹结构定型于燕山期,轨迹扩展过程表现为:上叠分支断层沿底板逆冲断层的断坡方向逐次从前缘向后缘扩展增殖,属于典型的上叠后展式逆冲扩展结构;其中,后缘正断层的形成是断层轨迹结构反馈、运动调整和断层自组织行为的必然结果;而喜马拉雅主期区域应力场的激发,只是强化和加速了后缘正断层的扩展规模和进程。  相似文献   
57.
川东黄龙组天然气储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60余口钻井岩芯资料的研究,表明川东黄龙组为碳酸盐岩1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早期沉积体系域组成,各体系域以不同性质的界面为边界,有不同的高频旋回组合特征。本文重点讨论了各类界面的识别标志,海平面升降变化与高频旋回的关系,以及由海平面变化,盆地沉积和沉降速率复合控制的3个沉积体系域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东黄龙组为代表的内部克拉通盆地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58.
董林 《气象》2004,30(11):58-61
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上中旬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下旬上述大部地区旱情缓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有8个热带气旋活动,其中有两个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受登陆台风云娜、艾莉的影响,浙江、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59.
邹旭恺 《气象》2006,32(3):126-127
12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7mm,略少于常年同期(14.5mm)。全国平均气温为-2.0℃,比常年同期(-0.7℃)偏低1.3℃,为1986年以来近20年历史同期最低值。月内,山东、新疆、内蒙古、辽宁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发生雪灾;上中旬冷空气势力强,我国中东部及西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出现了严寒、大风天气;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出现大雾天气;华北中部、西北东部等地旱情持续,华南南部部分地区出现秋冬连旱。  相似文献   
60.
本文根据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历史,系统归纳和总结了成组气田整体勘探开发、多高点滚动勘探开发和多产层立体勘探开发三种模式的勘探程序、勘探部署以及开发特点和原则。以供后续天然气勘探开发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