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07-410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测试及搜集大量资料等工作手段,获取关键的地球化学、物性参数等,对川东北达州地区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断和东岳庙段页岩气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页岩气的富集主要受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热成熟度、生烃潜量及地层压力等因素控制,区内该组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为1.005%、有机碳含量TOC平均为0.68%、生烃潜量平均为1.80mg/g,整体表现出研究区地化条件一般,但局部地区偏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沉积相控制了页岩的物性特征及矿物组分特征,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储层改造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2.
《四川气象》1999,19(4):17-20
川东、达州盛夏旱涝天气气候的变化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和日—地关系影响有关外,主要还与西风急流、东亚季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影响有关,它们的强度、位置的变化和异常表现,都会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和反映。因此,环流分析,可以为我们掌握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3.
川东褶皱带作为华南板块中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开始形成于晚古生代.自白垩纪晚期开始,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挤压的影响,这一构造带乃至华南板块中部又叠加了新的构造变形.但是,目前对于川东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位于川东褶皱带东侧、雪峰造山带西麓的沅麻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沅麻盆地与...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输人模型的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可以确定影响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的敏感性参数.本文应用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以普光5井为例,对川东北地区各期构造运动剥蚀厚度、古地表温度和古地温梯度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二叠统和上二叠统烃源岩现今成熟度状态完全受控于燕山运动晚幕...  相似文献   
25.
利用常规和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4年9月3日和1973年9月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这类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形势下、副高东西向稳定、影响系统500hPa为切变或小槽、低空急流产生于暴雨开始之后并促进暴雨加强、暴雨区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反.正垂直环流时,未来会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产生,垂直环流直径2~5个纬距,属中间尺度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26.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1)洞穴内的气温变化幅度比洞穴外小,洞穴内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出3~5℃;2)在洞穴内,相对湿度在地下河附近小于在水池附近,显示了地下河对洞穴环境的显著影响;3)洞内监测点SLPB和QCMY处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主要受气温控制的特点;4)雨季期间SLPB、QCMY和LZLY处的CO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是较强的生物呼吸作用、“泵”效应和较弱的通风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pH值的变化趋势在洞穴内外各监测点一致,原因可能是夏秋季节基岩溶蚀较强所致。6)洞内各监测点的EC值也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反映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化学溶蚀作用可能是影响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在野外剖面沉积相、岩性、岩相和可容空间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北地区宣汉县渡口镇羊鼓洞上二叠统剖面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类型6个层序界面,将上二叠统划分为1个Ⅱ层序和5个Ⅲ级层序,其中吴家坪组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长兴组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并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可容空间变化曲线与露头层序地层划分之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这不仅验证了层序划分的正确性,而且说明了Fischer图解旋回分析技术的实用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8.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深埋成岩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是川东北地区主力产层之一,储层岩性主要为结晶白云岩、残余生屑/砂屑白云岩、生物礁白云岩和亮晶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生物体腔孔、残余粒间孔次之,溶洞和裂缝少量发育。长兴组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滩等沉积相带,该相带发育大量原生孔隙,易遭受大气淡水溶蚀改造。原生孔隙的发育为白云岩化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提供空间,早期孔隙演变为晶间孔。白云岩抗压实能力较强,有利于高孔隙白云岩的保存。早三叠世快速深埋使长兴组迅速进入中深埋藏,深埋阶段,裂缝少量发育,部分被方解石充填,对储层贡献有限。晚三叠世油气充注隔绝了岩石与地层水的接触,抑制了孔隙内白云石的溶蚀和沉淀,储层先存孔隙得到较好的保存。快速深埋使孔隙迅速被埋藏封闭,深埋阶段水-岩反应处于近封闭的平衡状态,溶蚀-沉淀现象有限,深埋藏环境主要是储层孔隙保存和调整的场所,孔隙空间的位置可能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川东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演化阶段划分理论,并提出不同演化阶段下的识别标志特征。结论表明:(1) 初期短距离启动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深大裂隙;(2) 中期槽谷扩张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沟槽、拉陷槽或者斜坡具有汇水聚集发生剧滑的地形特征,如圈椅状地形、三沟环绕或双沟同源地形、后缘洼地地形等。(3) 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大多为斜坡二次、甚至三次启动滑动的结果,识别古(老) 滑坡是圈定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4) 在地调详查中,应特别注重对斜坡微地貌和后缘拉张破坏区的调查,重点排查初期短距离拉槽启动阶段及中期槽谷扩张阶段的隐伏性斜坡。本研究为区内滑坡的预测预防和大型、顺层岩质滑坡隐患点的判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0.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H2S和CO2含量,这是川东北发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天然气中的CO2显著少于TSR所应有的数量,与H2S相比,CO2显著亏损;同时天然气中CO2在碳同位素组成上并不具有与TSR有关的有机碳的特征,这是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地质现象.根据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中CO2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定量计算了TSR来源的有机碳和海相碳酸盐来源的无机碳对天然气中CO2的贡献值,以及这两种来源碳对深埋藏过程从高温流体中沉淀的方解石中碳的贡献值,表明与TSR有关的有机碳源对天然气CO2的贡献值只有约2%,而有机碳源对从高温热流体中沉淀的自生方解石的贡献值高达43%,说明川东北飞仙关组与TSR有关的有机来源的CO2主要进入了自生方解石中,目前天然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与之有关的解释是,在TSR发生的相对高温和高PCO2分压的环境中,方解石以沉淀为主,而在TSR发生过后的盆地快速抬升过程中,由于温度大幅度降低,流体对碳酸盐欠饱和而导致溶解作用发生和次生孔隙形成,这是倒退溶解模式的结果.因此,燕山期的构造抬升是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在埋藏过程中发生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