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0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64篇 |
地质学 | 658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天坑研究学者通过系统调查,确立“tiankeng”作为标准地貌术语,并规范其形态特征,提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两种成因类型。文章以重庆武隆箐口天坑、陕西汉中伯牛天坑、马达加斯加安卡拉那高原的曼格里(Mangily)天坑、巴布亚新几内亚穆勒高原的阿底(Atea)天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4个天坑(群)发育的地层结构、地貌演化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论述侵蚀型天坑系统演化的共性特征,即三元或二元地层结构、深厚包气带和巨大地势差异、覆盖型岩溶分布、覆盖层对雨水的汇聚或夹层对地下水的汇聚等。基于侵蚀型天坑的成因条件,认为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落水洞-竖井(地下河)阶段、侵蚀-竖井状大厅阶段、崩塌-天坑形成阶段和天坑退化阶段,并对侵蚀型天坑演化机理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2):1-8
重庆武隆羊角镇的区域地壳环境是基本稳定的.羊角镇后山大斜坡不是一个完整的崩滑堆积大斜坡,不具备大规模整体深层滑动的条件,不存在统一的大滑坡问题.长期崩滑堆积作用和持续降雨影响,斜坡区多期多区域的局部蠕动、滑移作用和零星的小规模滑坡是存在的.斜坡后部的云子山是一处构造单斜山经长期侵蚀后的“残留峰”,不是基岩滑动、变位岩体或滑裂岩体问题.羊角镇的地质危险主要来自南山危岩的变形开裂和崩塌,其引发因素主要是南山陡崖下长期开采煤矿、硫铁矿形成的采空区.危岩体目前主要表现小规模危岩崩塌,在停止继续采矿或没有地震、强烈暴雨等外力干扰下,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崩塌.羊角区域地质安全对策包括停止南山陡崖带下的采矿活动,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主动清除危石或危岩,加固云子山体,搬迁避让危险区段的居民等.羊角斜坡区应停止新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已有居民点和工程设施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5.
龙服忠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09,6(4)
从学术意义上说,常见的地质灾害有12类48种,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我们又常常把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裂逢、地面沉降)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两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广西龙胜县楼梯寨滑石矿的实地调查,查明了矿山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结合该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设计开采方式以及实际建设情况等,分析预测了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研究活断层活动度和危险度的定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对活断层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作者提出了对活断层活动度和危险度概念含义的看法及其划分标准和评定方法;主张用下次大震迫近时间作为评定活断层危险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9.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的微震四维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微震一般是微米级的自然连续振动,振动频率在10几赫以下;地微震观测技术,早已应用到工程勘察及地震安全性评价领域,并已列入相关规程。受观测、解释及成果应用水平的限制,以前的应用主要是定时定点一次性观测(在静噪条件下),考察场地三维方向振动特性,提出构筑物抗震设计要求。由于该项技术良好的可 拓展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利用定时定点的微震观测,推民场地地层构造、振动特性。20世纪90年代,偶见国外应用其进行一些监测工作的零星报道。地微震四维观测即空间三向振动特性随时间的变化,以自动长期连续观测系统有效监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其观测的设备和技术方法须适应自动长期连续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