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8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加深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峨眉地幔柱演化的认识,对该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及下伏的栖霞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地质调查工作,并对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峨眉地幔柱活动导致的地壳抬升形成了研究区栖霞组—茅口组西薄东厚、峨眉山玄武岩西厚东薄的地质特征,地壳开始隆升的时限为(273.1±3.1)Ma,地壳抬升...  相似文献   
92.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与基韦诺超大型铜矿相似,杏仁状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石就是该类型铜矿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称其为"杏仁体式"自然铜矿床。通过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固溶体分离结构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川南滇北"杏仁体式"自然铜矿为火山热液矿床,形成于低温还原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作用结束期及间歇期热液阶段,成矿经历过热液蚀变改造。铜矿物生成顺序为:自然铜→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等。玄武岩中广泛分布的沥青与自然铜同时形成,并为自然铜及铜的硫化物的形成提供了强还原环境。沥青形成温度和斑铜矿-辉铜矿的固溶体分解温度将自然铜形成温度区间限定为290~225℃。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虎跳峡苦橄岩和玄武岩及金安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Sr-Nd-Pb同位素比值与OIB、丽江苦橄岩相似,表现为其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并且不存在Nb、Ta和Ti的负异常,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很少受到岩石圈地幔或地壳物质的混染。利用Klein and Langmuir(1987)的方法得出虎跳峡熔岩和金安玄武岩原始岩浆MgO含量分别为15.81%~20.89%和8.06%~13.84%,其相应的地幔温度分别为1493~1611℃和1055~1474℃。所得温度略高于正常软流圈地幔温度,低于丽江仕满苦橄岩的熔融温度(1630~1680℃),推测丽江地区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的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94.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的沉积型铜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化类型:结核状铜矿化和浸染状铜矿化,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为主;成矿受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地层控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形成的古火山构造和古地形以及火山期后的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成矿过程可能从沉积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成岩期后。区域上假整合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的宣威组沉积岩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5.
The Shazi large-scale anatase deposit in Qinglo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has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and now is under exploration.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orebodies mostly occur at the top of the karst unconformity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strata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Emeishan basalt. And the following three prerequisites should be satisfied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1) there must be the material source of anatase; 2) there must be weekly alkaline media and low-tempeature and low-pressure conditions; 3) there was no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 subsequentl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atase into rutile. In the Emeishan basalt of western Guizhou, the element Ti mostly entered the silicon-oxygen tetrahedra of picrite in heterovalent isomorphism (Ti4++Al3+→Mg2++Si4+). When volcanic ejecta resultant from strong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basalt magma fell into water, picrite was usually dissociated to chlorite. Thus, the element Ti4+ in the picrite could be released from the silicon-oxygen tetrahedraa of picrite into water, and conbined with oxygen in the water to form TiO2. This paper has proved that this deposit, enriched in anatase, discovered recently at Shazi, Qinglong Country, Guizhou Province, is a residual-deluvial-type deposit. Its genesis can be explained as follows. Volcanic clastics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strong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basalt magma were chemically deposited to form anatase in the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and weekly alkaline waters in the karst depressions at the top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limestone) strata. The anatase was then dissociated owing to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during the Quaternary and the anatase was further enriched to form the residual-deluvial-type anatase ore deposit.  相似文献   
96.
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地裂运动与幔热柱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幔热柱和板块构造理论,本文提出了晚古生代扬子板块西缘-构造活动新模式,认为幔热柱活动与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的顺时针旋转共同造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点,该观点也解释了攀西裂谷为何提前“夭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位于攀西地区的新街层状岩体赋含大量钒钛磁铁矿,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岩体下部带和中部带以单斜辉石岩为主,并伴生浸染状钒钛磁铁矿矿化;上部带以辉长岩为主,赋存厚层的钒钛磁铁矿矿体。之前研究认为厚层的钒钛磁铁矿矿体的形成与粒间不混熔的富Fe熔体有关,但对富Fe熔体的演化过程缺乏细致研究。本文通过对新街岩体上部带的富矿辉长岩层和上覆浅色辉长岩中斜长石环带结构和成分的研究,揭示了富Fe熔体的演化过程。在浅色辉长岩中保存的岩浆不混熔的直接证据表现为矿物粒间共轭的富Si交生体和富钛铁矿交生体代表的非反应结构。本次研究发现,与粒间富Si交生体接触的斜长石边部的FeO和TiO_2含量随斜长石牌号(An)值的降低而降低,而与粒间富钛铁矿交生体接触的斜长石边部的FeO和TiO_2含量随An值的降低而升高,说明斜长石的边部成分变化记录了粒间共轭的富Si和富Fe熔体的成分特征。在富矿辉长岩中,斜长石可分为初生和新生两种,初生斜长石的An值介于57~62,FeO含量为0.34%~0.50%,TiO_2含量为0.06%~0.13%,新生斜长石具有相对较高的An值(61~81)和FeO、TiO_2含量,二者的内部和边部还发育增生斜长石,其An值(~50)相对较低;在初生斜长石边部可见不连续的新生斜长石环带和增生斜长石边,造成其内部成分显著不均一,并发育复杂的环带结构。本文认为,初生斜长石是岩浆正常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在粒间熔体发生不混熔后,不混熔的富Fe熔体逐渐向岩浆房下方迁移并结晶出了一些相对高An值的新生斜长石,或沿一些初生斜长石边部生长形成不连续的高An环带。当富Fe熔体演化至晚期,由于矿物生长空间受限,仅在初生和新生斜长石局部形成了相对低An值的增生边、或沿颗粒裂隙进入斜长石内部形成增生斜长石核。  相似文献   
98.
99.
程建康  孙宝伟  霍加庆  肖亮  王彬  朱凯宁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3-2024010013
四川省盐源县柏林山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基性岩、酸性岩的火山岩组合,两类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二者之间缺失中性火山岩,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通过对区内双峰式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调查,基性岩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碱流岩,碱流岩位于玄武岩顶部,为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表明玄武岩的原始岩浆来自富集型地幔源区,为地幔橄榄岩小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碱流岩主要为玄武岩浆极度分离结晶后的酸性残余岩浆形成,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柏林山地区晚二叠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和厘定为峨眉山玄武岩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为区域成矿研究以及稀有稀土找矿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0.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厚40~500 m,由12个旋回性玄武质火山岩构成。每一旋回底部的火山角砾岩和上部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常具有一定的储渗能力,储渗空间以气孔、柱状节理缝、构造裂缝为主,属于低孔、中渗或低孔、高渗型储层;其余层段如无构造作用的叠加,多构成非储集岩类。在该套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岩浆的冷凝收缩、构造断裂和大气淡水、地层水溶蚀作用和有机质成熟过程都促进了储渗空间的形成,而热液蚀变作用、四期胶结作用和三期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起着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