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引入生态学中的异质性概念,选择川西高原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采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乡镇作为研究单元,分析农民收入异质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岷江上游农民收入在2005—2010年呈现收敛趋势,县域内部乡镇间的农民收入差异是构成岷江上游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高值和低值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侧,低值区集中在中部地区,收入水平相似的乡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赋存差异、交通通达条件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岷江上游各乡镇的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是造成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禁止开发区所在的乡镇多为高收入乡镇,说明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由此可以认为,充分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是欠开发山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2.
153.
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来自钻孔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断裂带由2个不同性质的断裂组成:早期岷江逆冲断裂和晚期岷江正断裂。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发现在岷江西侧山麓之下存在一套厚度大于110m的早更新世灰黑色湖相地层,三叠系灰岩逆掩在这套湖相地层之上。由此确定岷江断裂是一条西倾的逆冲断层,逆冲作用发生在中更新世之前。在中更新世时期,岷江逆冲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在其前缘形成一条东倾的正断层,它控制了岷江上游漳腊盆地的发育。本文认为,岷山地区现今地震活动并非受控于岷江断裂带,而可能受到虎牙断裂及岷山隆起深部滑脱构造的控制,岷江断裂带位于该深部滑脱构造的上部。进而认为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可能是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造山和快速隆升的主要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