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气候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径流的可能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 分析了全球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温度、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状况, 并采用假定气候组合对未来数十年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的温度与全球变暖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近几十年来, 流域各个地方的温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降水变化因流域各地所处位置、地势、地形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受温度上升和主要产流区域降水大幅减少的影响, 近10余年来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呈持续递减的态势. 在未来几十年, 如果遭遇到气温升幅与降水减幅较大的"暖-干"气候组合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较大的减幅; 当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增幅较大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明显的增加, 同时由于冰雪及冻土融水的补给, 此气候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径流量的增幅还将略大于降水量的增幅.  相似文献   
62.
丁志平 《国土资源》2004,(10):26-29
马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上游下端,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寨三大沙漠边缘。乌海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建市30多年来,曾为国家、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地质灾害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乌海曾经是一方山川秀美的古老大地,据《乌海市志》记载“乌海地区是黄河三套之一的中套,‘水草丰美、狐兔出没’,桌子山森林茂密,清康熙三十六年还是优良的牧场及屯垦地。1925年修建的包银公路还是从黄河西岸的上江、  相似文献   
63.
疏勒河上游径流组分及其变化特征定量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稳定发展。定量分析和评估高寒山区径流的变化,有助于加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水安全。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西段的疏勒河上游作为研究区,利用包含冰雪消融模块的寒区水文模型分布式SPHY模型(Spatial Processes inHydrology model)对流域的径流过程进行定量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疏勒河上游近45 a径流组成及径流与各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率定期日径流和月径流模拟的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62和0.86,验证期达到0.79和0.95,模拟的月径流与实测月径流过程基本一致;(2)径流由四部分组成,冰川径流占总径流的年平均比例为30.5%,融雪径流的占比为12.9%,降雨径流的占比为13.5%,基流的占比为43.1%;(3)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冰川径流与降雨径流均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4.66×106 m3·a-1和2.46×106 m3·a-1,融雪径流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幅度为1.01×106 m3·a-1;(4)近45 a年径流增加了69.6%,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到48%,非冰川区降水增加的贡献率达到52%。  相似文献   
64.
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段,气候变化对其水资源时空分配的影响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到我国区域生态乃至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文基于1961-2016年CN05.1格点气温、降水、风速数据以及1981-2020年GLEAM V3.5a实际蒸发数据分析了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过去近60年的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温显著上升,气温变化趋势达0.34°C·(10a)-1,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其中黑河区域玛曲县及周边地区的升温最为剧烈。(2)区域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降水变化趋势为9.3 mm·(10a)-1,春夏季增速相对较快,冬季最慢,增长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西部少雨干旱地区增长显著,东南部多雨湿润地区则有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3)风速在20世纪70年代初经历异常上升后便持续下降,风速变化趋势为-0.11 m·s-1·(10a)-1,在空间上大部分地区都减少,尤其是北部大通河区域。(4)实际蒸发量显著上升,增长趋势达11.89 mm·(10a)-1  相似文献   
65.
利用2015年Google Earth遥感数据,提取并分析了黄河上游干流地区的滑坡灾害分布情况;采用Ward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坡顶、坡脚、岩性、长度、宽度、厚度、面积、方量、坡度、坡向、年均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原始斜坡坡高和原始斜坡坡度展开研究,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了隐含的、潜在的滑坡特征信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空间展布形态主要包括半圆状、舌状、长弧状、矩形状、三角状、葫芦状和梯形状7种;(2)从空间分布特征上共发现各类滑坡162处,主要集中分布在群科—尖扎盆地;(3)研究区滑坡外在特征和隐含的内在特征十分丰富,经过分析和定义得出偏重环境特征、角度特征、方向特征、单一形状特征和综合形状特征5类特征。  相似文献   
66.
汉江上游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汉江上游黄土的常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CIA、Na/K、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① 汉江黄土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三者含量总和达767.3 g/kg;常量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SiO2>Al2O3>Fe2O3>K2O>MgO>Na2O>CaO。风化成壤过程中Na、Ca、Mg、Si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淋溶,而Fe、Al、K相对富集。② 其风化成壤强度呈现从马兰黄土L1→过渡性黄土Lt→古土壤S0逐渐升高、全新世黄土L0又降低的规律,记录了该区域气候经历了末次冰期(55.0-15.0 ka BP)冷干、早全新世(15.0-8.5 ka BP)增温增湿、中全新世(8.5-3.1 ka BP)达到最暖湿,晚全新世(3.1-0.0 ka BP)降温变干的演变过程。③ 汉江黄土与洛川、巫山、下蜀黄土的元素组合特征高度一致,不同地区常量元素(CaO除外)含量十分接近且UCC标准化值变幅均小于0.25,这暗示了它们风化之初具有相似的风成沉积基础;但不同区域黄土的化学风化强度差异明显,大致呈现洛川黄土<汉江黄土<巫山黄土<下蜀黄土的趋势,与中国现代季风气候的空间变化规律相吻合,即不同地区黄土风化程度差异主要是东亚季风变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典型灌木生态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灌丛作为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两种典型亚高山灌木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5年野外观测和ArcGIS10.1分析功能,获得灌木生长季期间生态参数(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的变化;同时,结合分辨率为0.5 m×0.5 m的LiDAR数据和Geoeye-1影像数据,估算研究区灌木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在生长季期间比叶面积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变化较大。其中,在6、7月份增加最明显,8月份趋于稳定,9月份叶片开始凋落。其次,随海拔梯度水热条件的不同,流域灌木叶面积指数空间异质性较大,以海拔3 400 m为节点,在3 200~3 400 m海拔带叶面积指数呈递增趋势,在3 400~3 750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8.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16,36(6):837-845
冲积河流平滩流量既反映了河道尺度上的水文-地貌耦合关系,又与流域因素密切相关。从这一概念出发,以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为例,研究了平滩流量的变化,并在流域层面与河道层面上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水库调节改变了出库流量过程,使汛期流量大幅度减小,泄流过程均匀化,因而平滩流量减小。在龙羊峡水库修建后洪水流量减小导致漫滩机遇降低的情形下,泥沙淤在主槽内,也是平滩流量减小的重要原因。泥沙冲淤对于平滩流量的影响存在着某种累积或滞后效应,巴彦高勒平滩流量Qbf,BY不仅与当年的冲淤量有关,还与以前冲淤量有关,前4 a平均淤积量对平滩流量的影响最大。建立了平滩流量与前4 a累计淤积量、年均流量、年最大日流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平滩流量既与当年的流量特征相联系,也与一定时间尺度上河道冲淤造成的后果相联系,反映了某种水文地貌耦合关系。研究还表明,存在着以下因果关系链:龙羊峡水库修建→汛期来沙系数增大→河道淤积加强→平滩流量减小。因此,通过改变龙羊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增大汛期下泄流量,可以减小河道淤积、增大平滩流量,从而增大下泄洪水的能力,降低凌汛期间的防洪压力。平滩流量的变化是流域因素变化的结果,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在50 a的时间尺度上,暖干化指标的增大、引水率的增大、水库总库容的增大和天然径流系数的减小,是黄河上游平滩流量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汶川地震导致的岷江阶地面垂直错动量,记录了在地震这一突变性构造活动作用下水系的瞬时变化情况。震后野外实测数据表明,切过北川-映秀断裂的岷江阶地面,因断裂北西盘的逆冲作用产生了2.7 m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干次历史地震驱动的逆冲作用使切过龙门山主干断裂的岷江阶地面被大尺度垂直错断,根据阶面垂直扭错量和相应测年值计算可知,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晚第四纪以来逆冲速率分别为0.84 mm/a、0.52 mm/a和0.24 mm/a,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各主干断裂逆冲作用有自北西向南东减弱的趋势。龙门山各主干断裂的差异活动不仅使被断裂切过的岷江阶地面产生不同尺度的垂直变形,而且使汶川-茂县断裂和北川-映秀断裂所夹持的后龙门山地区的抬升速率和抬升幅度,大于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所夹持的前龙门山地区。  相似文献   
70.
2003年淮河上游区域暴雨的水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合成平均天气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中的水汽因子,对2003年6~7月出现在淮河上游的5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分别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暴雨产生前后,850~500 hPa三层中均以850 hPa水汽含量最大,且辐合亦最明显;当850 hPa和700 hPa天气图上分别在桂林到长沙和昆明到贵阳有>200×10-4kg·s-1·m-1·hPa-1和>100×10-4kg·s-1·m-1·hPa-1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且上游风速又大于下游时,可考虑未来24 h淮河暴雨的产生;当T213数值产品中淮河上游区域的相对湿度、比湿和水汽通量的预报值大于诊断量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时,亦可作为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