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613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51.
852.
大丘构造S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在大丘构造上所钻2口井的岩芯压汞资料,研究了该构造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和排驱压力、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平均值、喉道偏离系数、喉道结构系数等表征孔喉微观结构的特征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对确定大丘构造上的生产层位,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3.
过去珠一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因埋藏深,其储层物性受到质疑,国内外深部优质储层的不断发现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对砂岩储层的沉积环境、岩石成分、成岩作用、矿物转化等与孔隙特征的关系综合分析发现,胶结作用是导致深部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硅质和硬石膏胶结堵塞了孔隙;深部储层毗邻珠江口盆地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在中成岩A亚期,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有机质生烃以及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深部异常超压是孔隙得以保存的条件,珠一坳陷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次生孔隙的大量出现和超压对孔隙的保护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54.
为了查明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调查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并通过统计50余口探井的碳酸盐含量及储层物性数据,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为菱铁矿、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纵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出现两个碳酸盐含量高值带,分别出现在1 500~1 900m和2 200~2 700m深度,前者主要为以胶结作用为主的连生方解石和显晶方解石及菱铁矿,后者主要为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晚期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片钠铝石;湖底扇等分选较差的沉积相为碳酸盐矿物发育的有利相带,扇-辫状河三角洲相为次有利相带;靠近德尔布干深大断裂的井碳酸盐含量要高于远离该断裂的井,且在该断裂附近的德2、德6和德8等井中见片钠铝石自生矿物,这主要因为断层是CO2逸散的通道,断层处的富CO2流体能够与围岩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要高于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普通砂岩,这主要因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物质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易于释放,从而结合CO23-形成碳酸盐矿物;贝尔凹陷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55.
锦屏深部地下实验室初始地应力测量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条件是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设计的必要信息之一,对于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的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尤为重要。以埋深2 400 m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例,首先重点阐述了高应力下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测量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提出了针对在高应力条件下使用36-2型钻孔变形计地应力测量的改进技术:(1)采用新式阶梯状钻头,分级逐步解除,减小岩芯根部应力集中区域的范围和应力大小;(2)使用大直径解除钻头来增加套孔空心圆柱状岩芯的厚度,即增大裂隙贯通整个岩芯的时间;(3)在测点附近钻取勘探孔以获知测点岩体完整性条件,对是否适合开展测试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岩体地应力测试获得每个测孔不同深度垂直钻孔轴线平面上的平面应力状态以及三孔交汇处的三维应力状态(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开挖扰动导致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与原始应力场分布。依据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特征与现场实际破坏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结合现场破坏情况和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多角度验证了三维应力结果是可靠的,可为进一步的工程稳定性评价以及围岩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6.
有效厚度是储层测井解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对划分有效储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包括电性下限和储层的物性下限.以安塞油田某区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地质录井、化验分析及邻井的试油试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长6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油层.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着储层油藏的富集程度,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标准:孔隙度为7%,渗透率为0.1mD;电性下限的标准:电阻率为14Ω·m,声波时差为219μs/m.利用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下限和夹层的扣除标准,划分单井的有效厚度,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57.
岩芯电阻率成像系统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井眼地层电阻率成像测井仪(FMI)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设计了一套岩芯电阻率成像系统,针对该系统用三维有限元法编制了数值仿真程序,并运用该程序对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尺寸、分布和电阻率对比度的电阻率模型进行仿真成像,给出仿真结果及有关岩芯电阻率成像的几点结论,为成像测井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8.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亚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通过岩心相、测井相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合水地区长81亚油层组进行分析。认为:(1)长81亚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多期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是控制砂体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根据砂地比又可分为河道核部、河道中部及河道侧翼;(2)长812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频率较高、沉积期次较多、连通性较强,其次为长8812小层与长813小层;(3)由沉积微相决定的岩石结构成熟度控制了储层的初始孔隙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层现今孔隙度。水下分流河道核部储层物性最好,是有利微相类型。研究区长812小层有利微相发育规模最大,为后期勘探开发首要目的层位。  相似文献   
859.
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致密混积岩储层所含矿物成分多样, 孔隙结构复杂, 造成储层物性变化大.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位于浅湖-半深湖相带, 其中的杜家台油层杜三段发育方沸石、白云石、长石、石英等多种组分混积储层, 具有较大的致密油资源潜力.根据矿物成分可以将杜三段储层分为泥晶云岩、细粒混积岩和方沸石岩3大类.铸体薄片分析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 发现3大类储层均发育中微米孔(孔喉半径>10 μm)-微微米孔(孔喉半径为1~10 μm)-纳米孔(孔喉半径<1 μm)多级孔喉系统.中微米孔主要为粒间溶孔及白云石、方沸石晶间和晶内溶孔.微微米孔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碎屑矿物粒间孔及部分微溶孔.大部分白云石晶内溶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属于纳米孔.高压压汞分析结果表明, 3类致密储层的孔径均具双峰特征.泥晶云岩类储层微微米孔的孔径峰值约为4 μm, 纳米孔的孔径峰值约为10 nm, 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5.1%和63.1%.细粒混积岩主要发育中微米孔及纳米孔, 所占比例分别为20.9%和79.1%.方沸石岩类储层的中微米孔和纳米孔所占比例分别为12.1%和85.9%.不同矿物成分发育的孔隙类型及大小控制了混积岩储层的整体孔喉结构, 是造成混积岩储层孔径分布呈双峰特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白云石晶间孔连通性好, 方沸石主要以充填物的形式出现, 长石-石英碎屑易溶蚀, 粘土矿物主要发育纳米级晶间孔等原因, 致密混积岩储层孔隙度与方沸石含量负相关, 与长石-石英碎屑含量正相关.在储层中裂缝广泛发育的背景下, 致密混积岩矿物成分与渗透率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86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陆续发现一批高产井,显示了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然而,受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同一区块相邻井组甚至同一井组不同单井的产气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深化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是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的客观途径。该文从岩石学、物性、吸附性、含气性等特征方面对煤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区内3号、5号、11号煤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目的层;煤层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以低灰-中灰的瘦煤、贫煤为主,部分地段发育少量无烟煤,煤级较高;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吸附性强,吸附时间较短且解吸率较高,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但需要加强煤储层改造措施研究;含气量平均在11 m~3/t以上,最高可达19.73 m~3/t,含气饱和度平均在61%以上,表明资源密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煤层气解吸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