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7篇 |
免费 | 1078篇 |
国内免费 | 26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1014篇 |
地质学 | 7556篇 |
海洋学 | 14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92篇 |
自然地理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38篇 |
2020年 | 242篇 |
2019年 | 275篇 |
2018年 | 220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304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71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68篇 |
1995年 | 250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39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83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9篇 |
1962年 | 6篇 |
1951年 | 7篇 |
1950年 | 6篇 |
1948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石炭纪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冈底斯带东段石炭纪构造环境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石炭纪诺错组和来姑组火山岩具有碱性系列向拉斑系列过渡的特征,具有双峰火山岩特点;石炭纪玄武岩样品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较为接近;微量元素除Ti、Yb、Y之外,其他元素都富集,其中Rb、Th、Ce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铕、铈异常不明显。显示出石炭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石炭纪玄武岩样品主要落入板内环境的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玄武岩区。因而认为冈底斯东段在石炭纪属于陆内裂谷或被动陆缘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92.
993.
在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中,海陆第四纪沉积物磁性是一个独具魅力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为研究地磁场的时、空特性提供关键数据,而且为几百万年来的地质演化提供重要信息。例如,第四纪沉积物记录了发生于大约0.73MaB.P.布容/松山极性时地磁转换时地磁场的特性。目前,从南、北两半球获得的古地磁转换数据可以用来验证地磁场的倒转 相似文献
994.
LCT型伟晶岩及其锂矿床成因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伟晶岩具有与低共熔花岗岩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通常与高分异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花岗伟晶岩划分为富Li-Cs-Ta (LCT)、富Nb-Y-F (NYF)和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以过铝质,富集助熔组分(H2O、F、P、B)、稀有元素(Li、Rb、Cs、Nb、Ta、Be、Sn),极其低的Nb/Ta比值(<5)为特征。通常LCT型伟晶岩显示内部分带,主要包括边界带、壁带、中间带和核部带;此外,可能还发育交代体、层状细晶岩和晶洞。大多数LCT型伟晶岩形成与(同造山)-晚造山的过铝质S型、I型或混合的S+I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对于壳源沉积岩小比例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伟晶岩,通常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侵入于典型的低压角闪岩-高绿片岩相的变沉积岩中。伟晶岩外带(包括边缘带、壁带、细晶岩)中的细粒和细晶岩结构、UST (单向固结结构)是液相线过冷所致,而伟晶岩内带(中间带、核部带)中粗大矿物形成、矿物分带以及稀有金属矿物的饱和结晶是助熔组分(H2O、B、P、F)、稀有金属(Li、Rb、Cs、Be、Nb、Ta)通过... 相似文献
995.
核废物地质处置中热-水-应力耦合对迁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所建立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由二维分析拓展到三维分析,并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以一个简单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模型为算例,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近场的温度、饱和度、核素浓度、孔隙水压力、位移、正应力、流速等的分布与变化,认为计算结果符合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为了精确地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就必须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和核素浓度场进行耦合分析;核废物埋存若干年后将在处置孔壁附近产生较高的压应力;缓冲层内各点的核素浓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比温度和饱和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得多。 相似文献
996.
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氡含量的变化能否视作地震前兆,作者进行了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认为岩石破裂是引起地震之前氡含量异常的原因之一。文末,根据实验结果对在地震区某些实际观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7.
998.
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华北花岗岩类为酸性深成岩.以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按照地洼学说的大地构造分类,它们分属于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演化阶段,其岩石化学各具特征. 从地槽、地台至地洼阶段,华北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化学演化规律.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K_2O含量递增,而MgO和CaO含量递减;在岩石化学指数方面.表现为里特曼碱性指数、长英指数、钾质指数和碱度递增.而铝质指数,镁质指数和钠质指数则递减等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讨论了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辨玄武质岩石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这一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认为J. A. Pearce等给出的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岩性分辨图解,图解分辨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玄武质岩石形成的条件参数与构造环境并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应用图解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000.
动能歧视模式ICP-M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14种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传统ICP-MS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痕量元素,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当前ICP-MS消除干扰技术,分析了ICP-MS标准模式(STD)及动能歧视模式(KED)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14种痕量元素的有效性,通过比较这两种模式的测定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元素的有效测定模式。结果表明:在KED模式下,基体元素如Zr、Nb氧化物的产率降低,基本上消除了Zr、Nb氧化物对痕量元素Ag、Cd的多原子离子干扰。KED模式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方法检出限,如Ag、Cd的检出限分别为0. 004mg/kg、0. 005mg/kg,其他12种元素的检出限也低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76种元素分析方案中的检出限。测定痕量元素的准确度显著优于STD模式。实验中采用简单的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残渣用王水复溶,结合KED模式下优选出干扰较小的同位素作为测定同位素,以Rh作为内标校正仪器产生的信号漂移,将样品溶液稀释至1000倍,基体效应降低至最小。本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验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可为勘查地球化学提供高质量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