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75篇 |
免费 | 2110篇 |
国内免费 | 38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6篇 |
大气科学 | 281篇 |
地球物理 | 2018篇 |
地质学 | 12379篇 |
海洋学 | 557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786篇 |
自然地理 | 9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372篇 |
2022年 | 454篇 |
2021年 | 503篇 |
2020年 | 425篇 |
2019年 | 475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462篇 |
2014年 | 748篇 |
2013年 | 549篇 |
2012年 | 622篇 |
2011年 | 623篇 |
2010年 | 504篇 |
2009年 | 596篇 |
2008年 | 578篇 |
2007年 | 529篇 |
2006年 | 554篇 |
2005年 | 506篇 |
2004年 | 449篇 |
2003年 | 457篇 |
2002年 | 430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482篇 |
1999年 | 501篇 |
1998年 | 524篇 |
1997年 | 527篇 |
1996年 | 485篇 |
1995年 | 444篇 |
1994年 | 468篇 |
1993年 | 431篇 |
1992年 | 466篇 |
1991年 | 404篇 |
1990年 | 358篇 |
1989年 | 301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6篇 |
1976年 | 9篇 |
1975年 | 8篇 |
1951年 | 7篇 |
1948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岩石锚杆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石锚杆基础作为架空输电线路塔基中的一种特殊基础型式,可以充分发挥原状岩体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拔性能。根据目前岩石锚杆基础原型试验的结果,《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中所推荐的单锚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中,理想45?破坏模式与实际不符,按其设计计算值偏差较大,可能导致设计成果不安全。为此,依据极限平衡原理基于围岩强度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力学推导得出了相关公式,并进行了简化。通过推导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设计值对比验证可知,抗拔承载力极限值位于 ~ 区间内,与推荐公式 的计算值一致性较好,能满足工程应用精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44.
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45.
岩石受力状态对弹性波传播速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所受的三向应力状态对其弹性波传播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此认识为所做的以泥质砂岩、泥岩和硅质胶结的坚硬砂岩为试样的实验所证实。为保证岩石中存在微隙,对部分试样还作了高温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砂岩和泥岩的V_p/V_s值几乎保持不变,但坚硬砂岩的V_p/V_s值曲线却在应力达破坏荷载的90%左右时出现下凹现象,经热处理的硬砂岩的这一下凹现象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46.
47.
48.
由岩体失稳讨论地震前兆的复杂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层带应变弱化——失稳的地震模式表明,岩体失稳不仅取决于作用的应力水平,而且决定于应变弱化阶段中环境刚度和岩石刚度的相对大小。该模式可能被应用去解释实际观测中出现异常,而其后不发生地震活动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49.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在安徽巢湖177高地、无为白牡山等地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灰岩段和臭灰岩段发现大量遗迹化石Zoophycos cf.caudagalli。这些遗迹化石以系统觅食迹为主,指示水动力及波浪作用较弱、贫氧的深水沉积环境。在栖霞组的砾状灰岩中,发现部分Zoophycos穿插于灰岩砾石和基质之中,这揭示栖霞组石灰砾岩中的砾石并非成岩作用成因,而是碎屑流沉积形成,属于异地成因碳酸盐岩。综合巢湖地区栖霞组的地层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Zoophycos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发现表明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属于贫氧的碳酸盐台缘斜坡沉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