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9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1567篇
测绘学   1213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6620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741篇
自然地理   102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长江三峡库区(奉节-巴东段)移民工程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三峡库区移民工程中 ,我们采用 ETM+、SPOT、IKONOS等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航天、航空遥感数据组合 ,监测移民工程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库区奉节 -巴东段移民搬迁建与安置、新开发用地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结构变化、地质灾害及衍生地质灾害与防治、库区环境及生态平衡与改善经济结构以及移民工程遥感动态监测等 ,取得突破性进展 ,获取了一批重要成果。为三峡移民工程进一步全面、安全地实施、改进规划管理工作及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52.
太古宙地层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其韩 《中国地质》2002,29(2):113-116
太古宙地层与显生宙地层相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研究难度大。研究太古宙地层,在学术思路上应以岩石、地层、构造和地质事件综合研究为基础,配合多种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同位素年代学定年为依托。另外,要注意解决好如下6个方面的问题:(1)在“单斜”地层中注意研究有无复杂同斜褶皱;(2)正确判定岩石类型及其属性;(3)多次变形叠加如何与区域变质作用相联系的问题;(4)地层定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特殊岩石单位的定名问题;(6)正确区分变质火山-沉积地层层序和构造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953.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954.
地质灾害的非线性数据处理与建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强  黄润秋 《山地学报》2000,18(Z1):123-127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几种地质灾害数据处理与建模的非线性方法,主要包括GMDH自组织建模技术、神经网络方法。GMDH是一种高阶非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它是以简单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基础,通过"代复一代"的"生产"过程,客观、自动地求得实际资料的非线性模型。而神经网络则是用工程技术手段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一类人工系统。与常规统计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最突出的优点为它是通过对网络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大。实例检验效果表明,这些非线性数据处理与建模技术考虑了地质灾害问题的非线性特性,其比基于常规统计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精度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在圈闭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规律。系统解剖了松辽坳陷盆地白垩系二级层序格架内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中圈闭/油藏类型的纵向分布和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坳陷盆地从凹陷带(近凹中心)、过渡带(凹陷边缘)到斜坡带(环凹斜坡)圈闭/油藏类型的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圈闭/油藏类型的纵、横向分布和变化规律表明: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的形成及类型具有纵向“层控”、横向“相控”的规律性,即纵向上受控于层序格架(体系域),横向上受控于一定构造背景下特定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深入研究界牌岭锡矿床的成因类型,系统研究了该矿床成矿母岩的产出形式、成岩年龄、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副矿物成分、稀土元素含量等特征;同时,着重研究了该矿床锡一钨矿化与蚀变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相互间的共生一分带特征;并且研究了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其成矿母岩是浅成一超浅成侵位的,因而又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一云英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957.
潜江盐湖盆地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潜江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潜江盐湖生储盖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是在干湿频繁交替的古气候条件下,在高盐度、强蒸发、还原—强还原水体中,由北部单向碎屑物源及凹陷周缘卤水与盐源补给形成的盐系地层,岩性组合的有序变化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系统,不但反映出潜江盐湖沉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十分优越的成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58.
湖南锡田锡矿的发现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华  贾宝华 《中国地质》2006,33(5):1100-1108
湖南锡田锡多金属矿是近些年来南岭继骑田岭锡矿取得重大突破后寻找锡矿又一大的发现。锡田锡多金属矿由锡田岩体内外与岩体有明显成因联系的若干类型矿床组成。在南北长约18km,东西宽约10km的范围内,蕴藏的矿产资源包括锡、钨等多种金属矿产。形成一个以锡田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岩体型钨-锡矿床→构造蚀变带(脉)型钨-锡矿床→矽卡岩型(复合型)锡-钨矿床→铅-锌矿床的矿化分带。笔者通过对锡田锡矿主要矿床(化)类型的产出规律、赋存状态、形成原因与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同一成矿区形成种类齐全的不同的矿床类型是这一地区找矿潜力巨大的最重要的依据。笔者对锡田锡矿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锡田锡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59.
第三纪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发育于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岩浆弧以及陆缘弧中,而大多数较古老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发育于向大陆边缘增生的岛弧环境中.含矿斑岩的岩性变化范围从低钾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到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到碱性的二长岩及正长岩,通常侵位于地壳浅部l~2km处,与同期的火山岩密切共生,并常见热液爆破角砾岩.其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可分为Ca-Na硅酸盐蚀变、K硅酸盐蚀变、中级泥质蚀变、绢云母化、高级泥质蚀变,而浅部的高级泥质蚀变可以与早期K硅酸盐蚀变同期形成.Cu、Au矿化主要发育在K硅酸盐蚀变带中,矿化与A型脉密切相关,贫钼而富铂族元素.控制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1)源区有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2)能使Cu、Au等成矿物质有效进入岩浆熔体的机制;(3)合成矿元素的岩浆熔体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高侵位而形成斑岩体的过程中没有Cu、Au等成矿物质损失;(4)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岩浆挥发份能有效的逸出,并且逸出的时间越早,对成矿越有利;(5)Cu、Au等成矿元素能有效进入岩浆挥发份;(6)在成矿斑岩体上部发育有利的相对封闭机制,阻止岩浆挥发份的逃逸;(7)含Cu、Au成矿流体的有效沉淀机制;(8)具有一个地壳上部的岩浆房,能够不断提供成矿物质和驱动热液循环的热能.要形成大型矿床一般需要多期岩浆脉动侵位与多期矿化热液蚀变事件的叠加.现多倾向认为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其主要物质来源.而有利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岩浆有钾质钙碱性岩浆、埃达克质岩浆、碱性弧岩浆.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或者熔融产生熔体提供了上覆地幔楔熔融的高氧逸度条件,这种高氧逸度特征是地幔源区Cu、Au成矿元素能否进入岩浆熔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流体的冷却可能是Cu、Au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扼要介绍了富金斑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0.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滇西腾冲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东南弧形构造带内,发育的新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大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信息和东部碰撞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信息.本区新生代花岗岩可划分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钠长花岗岩等四种主要岩相类型.最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40Ar/^39Ar年龄为66~58Ma,大规模侵位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集中在两个时段,即54~52Ma和43~41Ma.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ASI(铝饱和指数)接近于1,属偏铝到过铝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白云母(钠长)花岗岩ASI变化于1.02~2.63,属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K2O/Na2O>1,且K2O/Na2O比值和SiO2含量依次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前者具相对高Sr、Ba而低Rb,后者具明显的高Rb和异常的低Sr、Ba,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以异常高Y为特征,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异常高Rb为标志;稀土元素前者REE配分型式具有右倾的LREE富集型,负Eu异常明显,后者具有“燕式”REE配分型式,暗示不同类型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岩浆源岩或熔融机制.这些新生代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岩石组合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碰撞造山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程:(1)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于66~59Ma发生对接并强烈碰撞,导致地壳大幅度加厚和地壳深融;(2)经过大约5Ma的应力调整,于54~52Ma发生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张弛和正长花岗岩浅成侵位;(3)于43~41Ma,张弛加剧,地壳伸展,伴随着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