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444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徽省淮北市区以开采地下岩溶裂隙水为供水水源。多年来在强开采条件下,已造成地下水位逐年连续下降,尤其在干旱年份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实际监测资料,揭示了因大量开采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水质逐步恶化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对水质变化与开采强度及降水量相关的分析上,亦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波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7,15(1):25-30
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UF1)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峰峰组顶部(UF2)的两个不整合面是控制华北早古生代与古岩溶有关的区域性储层形成及展布的关键性面。UF1F2原被认为分别代表了短期或长期的基底构造隆升,但是,基于新的证据,我们认为二者受控于不同成因机制,因而与之相关的储层预侧也应有所不同。UF原被解释为是板块南部基底上翘的结果,但层序地层分析却支持其海平面变动成因解释。海面下降会通过切蚀水平岩层产生一个倾向盆地的卡斯特侵蚀斜面。UF1从西北仅蚀亮甲山组到东南下切至下寒武统顶部。因此,与之相关的储层亦从西北至东南发育于相应层位内。在空间上,有利区域性储层主要分布于强烈混合带白去化并有随后轻度淡水淋滤的华北地区中心地带。UF2由全球性构造事件形成。这一构造运动导致板块内部下弯及相应的边缘上凸,在下凹的华北中心地带保存了较新的地层(峰峰组),而在凸起区这些新地层却被天水侵蚀殆尽。与UF2有关的潜在区域性储层趋于分布在边缘抬升区,特别是峰峰组分布的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03.
闵茂中  沈保培 《沉积学报》1997,15(1):118-122
据对某大型古岩溶型铀矿床中铀-铅同位素体系及硫、碳、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源自矿区众多地层,成矿流体的变质水和古岩溶水(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经历了古岩溶铀淋积富集,燕山早、晚期构造运动促使两次含铀热水溶液改造、叠加成矿(135~119。65Ma),成矿作用与古岩溶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属古岩溶型热造铀矿床。  相似文献   
104.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家声 《地质论评》1997,43(5):503-514,T002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双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演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出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1事件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5.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华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岩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沉积岩溶,暴露岩溶,埋藏岩溶,现代岩溶及陷落柱等,指出了沉积岩溶和暴露岩溶洞穴不能保存或保存甚少,但对后期的岩溶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今后奥陶系灰岩岩溶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岩溶勘察中常用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岩溶地下水寻找、环境保护和溶洞探测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岩溶由于其发育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仅靠钻探手段难以达到要求.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最大优点是它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实现用实测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反演.以广州市某场地为例,说明快速、高效、经济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宁南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马渠—洪河岩溶水子系统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本区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