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1826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4866篇
海洋学   267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构造岩浆活化与秦岭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秦岭区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与金矿床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作者将秦岭区金矿床分为五类,即;①岩浆活化矿床;②岩浆-构造活化矿床;③构造-岩浆活化矿床;④构造活化矿床;⑤构造-变质活化矿床。  相似文献   
152.
席状岩浆房中的岩浆冷却及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岩浆房中岩浆的结晶分异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基本矛盾在于对岩浆冷却历史及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形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在充分考虑席状岩浆房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岩浆体系的动态冷却模型,并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场、密度场及粘度场。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对热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计算了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强度、对流区域及对流时间,并深入讨论了在一定的热不稳定状态下,不同的岩浆屈服强度对对流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岩体的整个固化过程中,如果曾发生过自发对流,其对流也是极微弱而短暂的,不会影响中下部岩浆房中岩浆的固化和结晶。这一结论与对该岩体的实际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153.
吉林延边东部J2—K1火山—侵入杂岩岩浆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古生代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和中、新生代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交汇外的延边地区,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期间生成两套中-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  相似文献   
154.
广西大厂电气石的成分与成因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镁电气石不一定只产于喷气岩或喷气矿床,在花岗岩中也有产出。大厂花岗岩及其有关锡多金属矿床中的电气石属铁镁系列,产于岩体中者富Fe贫Mg,产于矿体中者贫Fe富Mg,并有随远离源区Mg含量增高的趋势,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电气石成分的演化规律相一致。锡石硫化物矿体中电气石富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Mg、Fe两元素亲硫性的明显差别可能是导致Fe富集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而Mg富集于电气石等蚀变矿物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卢焕章  王中刚 《矿物学报》1996,16(1):1-7,T002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的三号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流体-熔融包裹体进行研究,证明岩浆的确可以分出热液,对于三号伟晶岩脉来说,这种热液组分主要是NaCl-CO2-H2O流体。  相似文献   
156.
黄铁矿表面及其与Au(HS)2^—溶液作用的ST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世柏  张平城 《矿物学报》1996,16(1):28-32,T001
本文用STM研究了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原子结构、纳米级微形貌、电子态分布及其吸附态的特点。STM电流图象揭示了表面缺陷与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硫化和的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可能是表现缺陷引起的局域导电性增强有关。STM观察进一步表明黄铁矿和方铅矿对金的硫氢配合物的吸附作用优先发生于扭折位和台阶边缘等高能部位,反映出吸附态的分布也是与表面电子态分布相对应的。这样就从微观领域考证了硫化物表面对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7.
158.
中川花岗岩构造岩浆活动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川花岗岩在空间上呈同心圆环状分布,由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之间,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成分作用规律性地变化,这种变化与圈层结构变化相适应,构造岩浆演化具有同源性,连续性,脉动性,岩体上升侵位方式为具有多次脉动性的复式气球膨胀体;在空间上与金,铀关系密切,但为成金仅提供热源,而为成铀既提供物源,又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159.
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国内外众多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油气生储盖及圈闭等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岩浆活动伴随的高热流可以提高盆地古地温,加速烃源岩演化,亦将使与岩浆岩毗邻的烃源岩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岩浆岩及其围岩蚀变带可成为良好的特殊储层;岩浆活动还可形成一些特殊类型的圈闭。另一方面,若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时间不匹配,将对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起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0.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a dynamic mode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ges,rock series and associations,Sr-Nd isotopic signatures of the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magmatism overlying the Cathaysian and Yangtze blocks.The model describes the relation of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subduction in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e with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sudbuction-strike slip-extension in the Pacific tectonic regime.During 220-150Ma,the horizo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the Yangtze block,as well as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some divergent microcontinental terrane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South China are ascribe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me,giving rise to a volume of high-Isr and low-εNd(t) S-type granites only in the Cathaysian Block.During 145-90Ma,under the geodynamic backgound of subduction-strike slip-extension of the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on the basis of the deep tectonic process in the Tethyan tectonic regime,high-K,alkalirich calc-alkaline and shoshonitic volcano-plutonic complex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Yangtze block,and high-K calc-alkalic and bimodal volcano-plutonic complex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Cathaysian block.The occurrence of A-type peralkaline granit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 east China indicates the end of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magmat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