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5篇
  免费   3136篇
  国内免费   6227篇
测绘学   518篇
大气科学   996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19198篇
海洋学   1396篇
天文学   218篇
综合类   1174篇
自然地理   693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688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736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1147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062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668篇
  1997年   655篇
  1996年   675篇
  1995年   624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543篇
  1992年   542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401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0年   6篇
  194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宜人气候可以分为避暑型和避寒型两种类型,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国内两类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本文采用1981—2010年21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计算各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综合舒适指数,结合协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全国避暑型和避寒型宜人气候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类气候的地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避暑型气候区包括40°N以北的西北边疆和东北地区、西北中部地区及西南地区三大集中分布区。中国避寒型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② 国内夏冬两季的气候不舒适地域广阔,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避暑型与避寒型气候资源的开发潜力显著。③ 两类宜人气候呈现明显的地域分离特征,拥有避暑和避寒双重属性的地方极少。④ 国内避寒型气候是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特征;而避暑型气候相对分布广泛,是一种相对遍在性资源。本文不仅丰富了宜人气候分布特征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可为地方气候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江苏省镇江市韦岗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宁镇成矿区中段,为一隐伏高硫磁铁矿床,累计查明铁矿石总储量为1710万t。随着开采规模的逐步加大,截至2006年底,矿山保有储量为339万t,仅可维持开采4年。2006年12月,韦岗铁矿被列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江苏省地调院承担后,在对以往该区勘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探重磁异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地表以下500m~800m有较大矿体赋存的可能。2008年,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坑探、磁测、钻探等工作,  相似文献   
8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的发生机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论文通过关注个体资本禀赋和城市环境2个层面因素,对比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3类不同范围的流动群体,剖析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总体机会型创业率较低,但跨省流动人口的创业率高于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人口;(2)不同资本禀赋对3类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产生了差异化影响。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随着流动范围的扩大,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的影响不断增强,经济资本的影响则逐渐减弱;(3)城市环境解释了10%~20%的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决策变异,流动范围越大,流动人口对外在环境的变化越敏感,尤其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显著影响了跨省流动人口的创业决策。此外,个体资本禀赋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同时存在着负向和正向2种效应。针对不同流动范围人口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性的探讨,可为完善城市创业支持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洪水过程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道淤积近年来有所加重,一些人寄望于人造洪峰冲沙来降低河床。本文根据典型年份的最大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变化特征,揭示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这些洪水的响应机制,得出黄河内蒙古河段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类型有线形、顺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3类单一关系和线形+逆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线形、"8"字形+线形、嵌套状逆时针环线以及交叉线形5类复合关系。这些关系总体上可以反映洪水过程中河床是侵蚀还是沉积、何时侵蚀何时沉积、以及冲淤是否具有反复性。黄河内蒙古冲积性河段的河道对同一次洪水过程的响应沿程表现出分化现象,其中辫状河段以河床侵蚀下降为特征,弯曲河段以河床明显沉积升高为特征,而顺直河段以少量沉积或冲淤平衡为特征。不同河型段的河道对洪水的响应趋势与洪水动能的沿程减小相适应,洪峰含沙量沿程减小是该趋势的具体体现。人造洪峰冲沙难以逆转上述淤积趋势,对防治洪灾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86.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都表现为山前(指造山带或活动隆起带前缘)地带先行沉降,然后逐步向外扩展;早—中侏罗世沉降幅度最大,普遍形成未补偿的深湖—半深湖沉积,沉积范围遍及造山带,构成一准平原化的泛盆地沉积时期。盆地早期的构造样式均为半地堑式箕状凹陷,晚期均发生方式不同的的构造反转,形成全反转的逆冲推覆和半反转的正或逆反转构造。这些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共同说明,这一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初始沉降不是起因于板块俯冲引发的挠曲作用,而是因造山带或活动隆起带前缘地带克拉通地块的重力陷落所引起,这样形成的盆地可称为陷落型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87.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 (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 ,它们均富集Ti(TiO2 =2 .68% )、REE( =2 0 2 μg/g)、LREE[(La/Yb) N=4.8]、Ti/Y( =343)、Zr/Y( =3.1 ) ,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 .1 %— 1 .31 % )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 (P2 O5=0 .1 %— 0 .2 % ) ,低REE ( 4 7— 93μg/g)、LREE/HREE( 2 .2 7— 2 .5 4 )、(La/Yb) N( =1 .30— 1 .62 )为特征 ,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相似文献   
88.
北金齐地区出露一套英安斑岩,内部及周缘发育钾化到青磐岩化蚀变带,部分地段见孔雀石化,指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化。为进一步评价该区找矿潜力,对该区英安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英安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05.6±1.3)Ma;岩石富Si O2、Al2O3,贫Mg O、Ca O、Ti O2,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英安斑岩整体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负铕异常和较高εHf(t)值(15.7~19.5)。综合研究表明,英安斑岩应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指示,英安斑岩氧逸度高于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线两个对数单位,该岩体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综合研究区矿化-蚀变及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北金齐地区具较大的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大气、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环境重金属污染,关键是要确定其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研究选取了3种典型的污染,即河流污染、冶炼厂地污染及大气颗粒物污染,选择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研究方法,并且以铜作为示踪指标,对铜元素的基本性质,以及铜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分馏,不同类型样品的处理、消解以及同位素分离纯化方法,同位素测试技术、示踪技术、端元模型进行了汇总,以及对现已发表的成果中上述3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的端元(自然输入源和人为输入源),受污染途径、污染程度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Cu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溯源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表生过程中Cu同位素的分馏机理,为认识重金属污染源与汇迁移过程中的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运用多种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扩展多元同位素指纹数据库;而且同位素模型是对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贡献率进行正确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还需构建新的多同位素多元污染模型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90.
远硅质建造磷块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祥化 《地球化学》1979,(2):132-144,i010
The two phosphatic formations distributed in Yunan-Guizhon-Sichuan(Lower Cambrian)and Hubci-Hunan-Guizhou(Late Sinian)which were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terrestrial carbonate deposi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ele-siloceous formation in character as is evidenced by regional formation sequence patter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observation arc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ectonic and prospecting for P,I, and other base metals. In the light of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mierophase composition microphase Zoning and those features concerning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geochemistry a mechanism of phosphate accumulation is propo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dynamic chemistry, F, palaeotectonics and palaeoelimatology. It is pointed out by the author that the proposal of chemical deposition suggested by A. V.Kazakov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model of microphase zonation and formation sequence patterns. The relationship is also dealt with between the ratios of CO2/P2O5 and F/P2O5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mechanism of phosphate accumulation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