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82篇 |
免费 | 5425篇 |
国内免费 | 65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9篇 |
大气科学 | 741篇 |
地球物理 | 5399篇 |
地质学 | 24719篇 |
海洋学 | 1400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1490篇 |
自然地理 | 5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9篇 |
2023年 | 796篇 |
2022年 | 1054篇 |
2021年 | 1011篇 |
2020年 | 882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715篇 |
2017年 | 790篇 |
2016年 | 861篇 |
2015年 | 938篇 |
2014年 | 1370篇 |
2013年 | 1060篇 |
2012年 | 1358篇 |
2011年 | 1325篇 |
2010年 | 1148篇 |
2009年 | 1189篇 |
2008年 | 1237篇 |
2007年 | 1062篇 |
2006年 | 1119篇 |
2005年 | 978篇 |
2004年 | 1069篇 |
2003年 | 1048篇 |
2002年 | 1128篇 |
2001年 | 1082篇 |
2000年 | 960篇 |
1999年 | 973篇 |
1998年 | 915篇 |
1997年 | 927篇 |
1996年 | 937篇 |
1995年 | 897篇 |
1994年 | 831篇 |
1993年 | 720篇 |
1992年 | 747篇 |
1991年 | 637篇 |
1990年 | 620篇 |
1989年 | 500篇 |
1988年 | 145篇 |
1987年 | 137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55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36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74年 | 10篇 |
194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在中国,自从1957年起,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石油地貭任务)广泛发展的同时,比較年輕的大地电流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地中存在大地电流,这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了。以往的观測表明,大地电流具有脉动性貭,它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間而变化,并在地球表面很多地区同时出現。大地电流的产生、它的变化以及与地磁場的关系,还沒有搞得相当清楚,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問題。 相似文献
74.
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与东端其它构造之间的转换关系仍不清楚,因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形复杂,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主要构造仍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区域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基础上,通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已有的和最近开展的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结果,并结合现今GPS变形场资料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发现东昆仑断裂带最东段塔藏断裂上的左旋走滑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向东传播转移到文县断裂带上外,大部分转化为其南侧的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上的近东西向地壳缩短,这可能是岷山隆起的构造机制,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正是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在东端继续向东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75.
76.
基于新生代活动构造背景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域综合研究——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的发生与断裂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为了科学合理并尽可能准确地判定未来地震重点危险区域,以安徽为例,利用由深浅部对比、宏微观构造解析所给出的新生代构造活动性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结果,对一些重点部位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长时间尺度的地质构造最新研究揭示的活动性较强区域,与根据近代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反映的危险性较大区域,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特征,从而为未来地震重点危险区域的判定提供了新的较为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7.
杨山群的构造特征及对北淮阳区构造演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淮阳豫皖交界地区发育有一套含有煤线的杨山群,研究表明杨山群发育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D1)为北西西向褶皱及伴生的塑冲断层,第二期变形(D2)为北西西向的脆性断层,研究区佛子岭群发育三期构造变形,不同与前人认识,扬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与佛子 岭群第二期构造变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不是同一期构造变形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可能预示着在晚古生代时本区北部还有一次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78.
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去离子水对高岭石进行重复的插层与水洗,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旋转魔角核磁共振(MAS NMR)、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经10次重复插层与水洗,高岭石结晶度降低,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但未发生崩塌。MAS NMR数据显示,Si谱未发生较大变化,Al谱化学位移变化了3.5×10-6,但Si原子和Al原子聚合度保持不变,高岭石主体结构仍呈层状结构。此外,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高岭石叠置片层减少,晶形遭到一定破坏。 相似文献
79.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已逐渐成为高光谱水色遥感的可获取参量。文章采用了多层感知器模型, 由珠江口担杆群岛附近水体的浮游植物吸收光谱进行了色素浓度的反演, 感知器的输入量是浮游植物吸收光谱, 输出量分别对应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光保护类胡萝卜素和非光保护类胡萝卜素五大类主要色素的浓度。分析结果表明, 叶绿素a和叶绿素c估算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比较低, 在测试数据集中两者的偏差分别为19.06%和15.90%; 光保护类胡萝卜素和非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估算浓度的相对偏差比较高, 对于测试数据而言, 分别为37.62%和36.96%; 叶绿素b浓度在测试数据集中的估算相对偏差约为27.47%。五大类色素在测试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的估算偏差比较接近, 已训练好的多层感知器可用于担杆岛水体中色素信息的反演。同时, 此色素反演方法也为遥感监测水体浮游植物种群动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80.
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世界排名首位,所处盆地在地史上经历了前寒武纪盐盆发育、古生代碎屑岩发育、晚二叠世—三叠纪浅海陆架发育、侏罗纪—白垩纪陆架盆地发育和新生代盆地定型共5大阶段,孕育了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3大套成藏组合,为巨型油气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层古生代、老油田低孔低渗储层以及非常规油气藏将是中国石油公司谋求上游合作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