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8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2262篇
测绘学   2246篇
大气科学   1206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6732篇
海洋学   700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1064篇
自然地理   59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16(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942.
0引言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煤价上扬,煤矿开采业迅猛发展,开采能力自回采率30%普遍提高至80%以上。目前山西地下采空区已达2万km2,占全省面积的1/7。由此带来大面积土地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严重枯竭、煤层自燃等地质灾害。沉陷区居民  相似文献   
943.
位于大别造山带东侧扬子板块上的洪镇变质核杂岩, 其下拆离盘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元古代董岭群变质杂岩之上. 该韧性剪切带现今剖面上分别呈背形或反“S”形, 但具有一致向南西缓倾的矿物拉伸线理. 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上盘向南西的运动方向. 糜棱岩中石英与长石的动态重结晶型式指示其为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 原先形成于中地壳环境. 该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4.8±1.2) Ma), 在区域北东-南西向拉伸中沿向南西缓倾的韧性剪切带发生拆离运动. 随后洪镇花岗岩体的侵位(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1.7 Ma)使该韧性剪切带弯曲、抬升, 形成变质核杂岩. 洪镇变质核杂岩揭示, 区内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是发生在区域伸展背景下, 扬子板块东部在晚中生代也经历过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944.
945.
目前人们对地球早期大气氧浓度和硫循环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沉积建造类型,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状态. 测定了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太古代(~2.7 Ga)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δ34S/δ33S/δ32S). △33S = -0.89‰ ~ +1.21‰, 非质量分馏明显. 这种非零△33S值意味着太古代硫同位素循环与现在不同, 气相光化学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具有负的△33S值, 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具有正的△33S值. δ34S的变化范围很大, -22.0‰ ~ +11.8‰, 指示当时海水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活动已经存在, 海水硫酸盐的浓度至少在局部地区已达1 mmol/L. 结合在条带状硅铁建造中同时出现的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产生和保存条件, 推测太古代大气氧水平相当于现代大气氧水平的10-2~10-3.  相似文献   
946.
陈波 《中国地质》2007,34(2):270-275
分布于阿中地块北缘中浅变质岩隆起带之上的库木达坂岩体(群),为一规模较大的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该岩体群与大陆岛弧型花岗岩(CAG)相似,显示壳源花岗岩特点,岩体群中获得(449.7±5.8)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值,确定该岩体群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岩体形成可能与红柳构—拉配泉早古生代洋壳向南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   
947.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快速解决地质环境这种目标结构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东省恩平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分析与层次分析法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选取坡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年降雨量、人类活动等作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与获得途径。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剖分及空间分析叠加,计算每个单元的质量评价指数,生成地质环境评价等值线,得出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相似文献   
948.
内蒙古大青山北石兰哈达石英闪长岩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北石兰哈达地区的晚古生代黑云石英闪长岩,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置于华力西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δο42(2)),现经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认为该石英闪长岩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铝、高钾、高钙的特点,A/CNK<1.1,σ在2.05~2.83之间,为高钾钙碱性岩,属I型花岗岩类,产于碰撞后的抬升构造环境。岩石稀土总量偏低,LREE富集,δEu=0.8~1.0,稀土曲线呈右倾平滑型,其物质来源很可能是源于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与元古宙地壳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9.
在浙东新昌地区,新发现了一个由辉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复合岩体。辉绿岩主要由斜长石(An=45~55,50%~60%)、普通辉石(20%~30%)、普通角闪石(10%~15%)等组成,全岩 Ar-Ar 同位素年龄为109.1±2.8Ma;花岗岩主要由石英(25%~30%),钾长石(50%~60%),斜长石(An=20±,10%~15%)及少量的黑云母(<5%)组成,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值为129~109Ma,其最小年龄值109Ma 与辉绿岩的相同,证明辉绿岩和花岗岩近同时冷凝固结。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它们同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基本相同,(~(87)Sr/~(86)Sr)_i=0.7074~0.7079,ε_(Nd)(t)=-3.5~-4.4,指示它们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发生过充分的交换。这与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流纹岩复合岩流的相似,也与福建沿海同时代复合火成岩的基本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与深融的壳源花岗岩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壳幔作用的产物。新昌复合岩体的发现与研究,为研究浙东地区和浙闽沿海的壳幔作用和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950.
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 SiO_2(>71.77%)、K_2O(>4.67%)和低 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 Rb、Nh、Ta、Th、U 和低的 Sr、Ba 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_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 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_2(62.88%~66.38%)和高 Al_2O_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 REE 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 REE 总量高,但两者的 Eu 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_(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 Sr-Nd-Hf 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 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_(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