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1篇 |
地质学 | 308篇 |
海洋学 | 7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山东莱州菱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山东莱州地区菱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认为该区菱镁矿是经历了沉积成岩,变质作用和局部含镁热液交代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2.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界底界年龄与盆地性质讨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际地层委员会将中元古界底界界线年龄定为1600Ma,1600~1400Ma为Calymmian(盖层系),表示全球地台盖层形成时期。华北地台基底固结时间为1800Ma,固结后即进入伸展裂解作用时期,首先是山西吕梁山区、晋南中条山、豫西熊耳山区裂解发展成三叉裂陷槽(Aulacogen)。吕梁山区小两岭组火山岩形成年龄有1778±20Ma(SHRIMP U-Pb锆石)及1779±20Ma(LA-ICP-MS U-Pb锆石)两个数值;豫西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和中部鸡蛋坪组及下部许山组火山岩年龄分别为1776±20Ma、1791±20Ma和1783±13Ma(SHRIMP U-Pb锆石),1776~1800Ma为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将1800Ma作为小两岭组与熊耳群两个火山岩组的底界年龄应当是合理的。吕梁山区的汉高山群为碎屑岩夹火山岩,代表吕梁-陕豫三叉裂陷槽北支中的快速充填,与小两岭组为同时期沉积。汉高山群、大古石组(熊耳群底部沉积岩)为1800Ma裂解开始的盖层沉积,小两岭组火山岩、相关的辉绿岩墙及熊耳群火山岩均为裂解时期的岩浆作用产物。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700Ma,代表燕山-太行山裂陷槽裂解的起始时间也即燕山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底界年龄。北京密云地区环斑花岗岩风化壳上覆常州沟组年龄可确定为1650Ma,它不应被看作常州沟组最低层位的年龄,而是裂陷槽裂解后密云地区开始接受沉积的年龄,1700Ma、1650Ma代表常州沟组在不同地区的底界年龄,但均不等于长城系或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1600Ma为高于庄组底界年龄,即长城系与蓟县系的界线年龄,也是国际地层委员会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1600Ma代表燕山-太行山裂陷槽闭合的年龄,也是华北地台始自1800Ma伸展裂解作用的最终结束时期。1600Ma是新的陆表海盆地发展的起始时间,是重要的华北地台构造转换的时期。因此,1800与1600Ma代表华北地台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年龄,具大区域构造意义,依据对前寒武系界线年龄确定的原则,两个年龄值均可被选择为中元古界底界的界线年龄。但本文赞同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采用1800Ma作为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因其更符合中国的地质构造实际:华北地台裂解-克拉通内裂陷槽中的盖层充填,底界为1800Ma。华北地台中元古界盆地在不同时期,它的构造性质完全不同:1800~1600Ma为裂陷槽;1600~1400Ma发展成陆表海;1400~1300Ma转化为弧后盆地;1800Ma、1600Ma及1400Ma代表中元古代三个重要的区域构造转换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83.
高温变泥质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的应用——以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石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胶北荆山群麻粒岩相富铝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环带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选取不同粒径、与不同矿物相邻的石榴石、黑云母各微区点成分,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分别进行了温度估算。确定在黑云母含量较高的岩石(V_(Grt)/V_(Bt)≤1)中,利用大颗粒石榴石(d≥1500μm)晶体核部(或靠近长英质矿物一侧的晶体幔部)成分与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黑云母核部成分配合。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可以获得相当可信的变质峰期温度。但是对于黑云母含量极低的岩石(V_(Grt)/V_(Bt)≥6),由于黑云母的成分普遍遭到了强烈改造。使得温度估算结果异常偏低,因此不适合采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估算峰期温度。同一岩石中,采用不同的相邻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晶体边缘成分获得的温度值差异较大,反映它们在峰期后发生Fe-Mg交换反应并达到封闭温度平衡状态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难以获得准确的封闭温度。通过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一个新的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公式。确定胶北荆山群所经历的变质峰期温度为720~770℃,峰期后最低相对封闭温度为480~500℃。 相似文献
84.
胶东地区粉子山群及蓬莱群地层铅同位素组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胶东地区粉子山群中大理岩及蓬莱群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得到两条全岩Pb-Pb等时线,代表年龄分别是2625.03Ma和1165.85Ma。作者认为以上两个数据很可能代表粉子山群及蓬莱群的沉积年龄。由此,结合Pb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性质,指出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石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其Pb同位素经过一定的均一化,在某些情况下,均一化程度相当高。利用全岩Pb-Pb等时线法可以测出其成岩年龄,这对于那些目前尚无其他方法求得精确年龄的地层而言。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地学前缘》2016,(5):146-157
柴达木盆地滩涧山群碳沥青广泛分布,资源量大,钒、镍等金属元素含量高,已发现的金属矿床与滩涧山群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研究滩涧山群碳沥青的形成机制,探讨其与金属矿形成相互作用,有助于对油气与金属矿产共生/共存的研究,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和金属矿床的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明确碳沥青分布特征,测定碳沥青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碳沥青形成机制及其与金属矿伴生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碳沥青主要分布在赛什腾山、滩涧山、茫崖石棉矿和开木齐地区。以柴北缘滩涧山地区为例,碳沥青主要赋存在滩涧山群a段灰岩和砂岩储层或与泥岩同层储存。油源对比表明碳沥青来源于滩间山群a段泥岩,母质类型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浅海-半深水、缺氧还原的海相咸水环境中,并遭受过较强生物作用。滩涧山群碳沥青形成时的活动构造与岩浆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富集,促进烃类流体与金属元素相互作用,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或流体从外界条件萃取富集造成滩涧山地区碳沥青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高,具有很大的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6.
赣西北双桥山群岩石变质变形温压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38件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板岩样品,得到板岩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Hb)为100~198,平均值为130.1,b0晶格参数值变化区间为9.006~9.042,平均值为9.026。结果表明,双桥山群岩石所经历的变质变形温压条件为中低温低中压条件。区域上由北向南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值逐渐变小,b0晶格参数值逐渐增大,反映出岩石所经历的温度、压力由北向南呈增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7.
大洋玄武岩是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其长期与周围的海水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蚀变和次生变化。磷酸盐化是大洋玄武岩最常见的次生变化之一,会影响到其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且目前仍没有去除磷酸盐化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磷酸盐化特征以及评估其对玄武岩全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太平洋海山群(九皋和紫檀海山)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能谱面扫描元素分布图、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揭示玄武岩的磷酸盐化特征,评估磷酸盐化对其全岩主微量元素的影响。面扫描元素分布图显示,中太平洋海山群玄武岩的磷酸盐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周围,以交代早期的碳酸盐化基质,形成细小的磷酸盐矿物,呈浸染状分布在玄武岩基质中为特点,并且磷酸盐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比如磷酸盐化会使玄武岩的MgO、CaO、Na2O、MnO含量降低,K2O和Fe2O3T含量升高,同时也会对相容元素(如Cr、Co、N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s等)和稀土元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磷酸盐化过程中,玄武岩的Al2O3、SiO2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8.
在荆山群建组剖面实地研究的基础上,补测了野头组的禄格庄剖面,考察了荆山区至平度区荆山群的相变规律,采用数学地质方法研究荆山群地层结构及生成环境,得知:荆山群无论在原岩建造、岩性组合、生成的古地理环境均不同于胶东岩群。荆山群形成于不稳定的冒地槽环境,相变剧烈,由荆山区至平度区厚度锐减,火山活动减弱。荆山群在总体上表现为三大周期,对应三个组,各组内部具有不同的沉积韵律和拟周期,野头组火山沉积和禄格庄组的砂泥质沉积是荆山群金的高丰度部位。野头组的火山建造形成于海底裂陷环境,金主要赋存在正常沉积与火山沉积的交变带中。产于进入火山活动和由火山活动转出的历史阶段,属火山喷气—溢流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
香山群的解体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一带的香山群,由于各种原因,其时代和地层的划分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终聚集在两个问题上的分歧:香山群的地层构造和化石产出部位的沉积构造环境分析上。根据野外的实际观察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香山群的构造并非成简单的单斜排列,各个单元的沉积也各具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三亚群(包括徐家圈组第四段)为秦—祁—贺裂陷槽裂陷初期的产物,分布于盆地的东缘,时代为中寒武—晚寒武世;第二亚群(不含徐家圈组第四段)和第四亚群为裂陷槽裂陷中晚期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时代为奥陶纪。结合区域地层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贺兰裂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及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0.
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群是金寨一带产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之间,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榴长石云英片岩、大理岩等组成的变质岩系。其变质相为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形成的温压条件分别为T=512~679℃、P=05~0699GPa。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表明:它不同于石炭系,在区域上与仙人冲组和原小溪河组的一部分相当,在层序上可能位于佛子岭群之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