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上海国土资源》2009,(2):F0003-F0003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在地球曰到来之际,邀请老领导、老地质专家座谈;地球日当天,在鲁迅公园内开展大型群众性纪念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深刻认识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2.
在全力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中,我们迎来了第40个世界地球日。“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是2009年4月22日地球日的宣传主题。  相似文献   
133.
第19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双保”无疑是现阶段国土资源战线的主旋律和第一要务,同时也是考量我们行政主管部门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34.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在生命繁育鼎盛的夏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勘察设计》2009,(7):I0004-I0005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生态建筑、建材及城市建设博览会”于6月1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旧馆)如期召开。本届展会主题是生态建筑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为探讨在能源紧缺、气候变暧的大环境下,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构筑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契机,本届展会有国际著名策展机构美国生态博览集团组织了西门子、博驰、欧文斯科宁等国际知名厂商前来参展。  相似文献   
136.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13,(9):45-47,39
正地理新课程全国卷是目前使用省份较多的试卷,品味新课程地理全国卷,其主题式的命题视角、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区域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基础的命题落点,以及注重思维品质考查的整体规划,既彰显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引领着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方向。针对新课程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征,笔者认为2013年新课程全国卷的地理复习教学应该树立"主题意识""能力意识""区域意识""基础意识"及"学生意识"等五个意识。一、树立"主题意识"新课程试卷具有特别突出的"从不同视角对一个  相似文献   
137.
尽管空间、地方、区域、环境是所谓"永恒的地理命题",但大部分的人文、环境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主题都聚焦在研究地方、景观和区域的当前或过去,却少有研究者对其未来产生兴趣。研究的缺乏可能要归因于对此前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不熟悉,或者对这些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估计不足。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在不同年代地理学界对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做过哪些工作,以及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来弥补这一缺陷。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当时正在显现的后工业经济、社会的不同特征,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新,城市未来,变化中的社会秩序,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未来地理学者从"带有地理色彩"的科幻作家们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学者那里借鉴了许多观点和概念。这些学者们的代表作品,在文中列出的书目以及两本主要的跨学科杂志The Futurist(由世界未来学会出版)以及Future Studies中可以看到。未来学家们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多种多样,如趋势外推、交叉影响分析、模型模拟、情景假设、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当前,对未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企业界、教育界、政策研究界等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学术性刊物、奖项,以及对205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规划中,对未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得到证明。对未来的研究聚焦于世界南方(发展中国家)、北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与人口,以及全球环境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确定性"(期待中的世界),也同样要考虑"不确定性"以及"不愿意看到却又可能出现"的一面。本文给出了当前至2050年时段地理学者可能需要考虑的29个重点研究主题,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及环境地理领域。同时,本文还讨论了6个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环境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中国的"绿色化",作为崛起的世界性强国的中国,中国消费者及其伦理观,作为全球创新领袖的中国,人口问题和数字鸿沟,以及未来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便于对未来研究的讨论和分析,文中给出了7幅富有新意的专题图,分别描绘了欧洲世界的亚洲化趋势,未来的城市系统,重大洲际交通工程,不同区域的时间文化,自治区域和新的国家,以及环境地带迁移等。最后,本文建议中国地理学界运用德尔菲法,对中国的未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视。其结果对于区域和国家层面规划制订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也将使地理学者在推动建设社会、环境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地理学者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们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与国家、区域乃至全球未来相关的"时间"主题。  相似文献   
138.
岳尚华 《地球》2013,(5):83-85
正为庆祝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于4月22日举行了《地海漫诗》海洋科普专题展,展期为两个月。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为科普展致辞。各司局领导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北京教育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还有众多群众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海洋科普专题展由八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9.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0.
本刊讯3月30日,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题,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土经济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原副主席、沙漠化防治专家、本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恕主持。国务院参事、科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