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矿产勘查设计方案时,对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形态等要素控制很难精确.但经历钻孔、槽探、坑道等工程,对层状矿体的产状,可以根据矿体在纵剖面上的视倾角和设计矿体的产状来加以校正,最后得出最接近矿体真实情况的产状.  相似文献   
962.
肖茂章 《地质与勘探》2014,50(2):311-320
江西冷水坑矿田具有浅部斑岩型矿体与深部层状矿体的复杂组合。深部的层状矿体曾被长期认为是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层控叠改型矿体",与斑岩型矿体同期形成。本文从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论述和分析了层状银铅锌矿体所具有的火山碎屑建造及成矿特点,认为矿床具有三期成矿特点,层状矿体属火山机构控制的以火山集块-角砾岩层为赋矿岩石的火山喷发-沉积成岩矿体。提出了该矿床火山构造-岩浆喷发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要素和成矿模式,斑岩岩浆就位及其流体活动,在产生大规模斑岩型矿化的同时,对早期的火山沉积碳酸盐层进行叠加改造而形成了与斑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层控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963.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实验研究Ⅰ:合成方法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活化废液制备阴离子粘土微观结构特征,并对这种材料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可以有效地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产生的废酸液污染。研究了石灰中和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合成LDH方法,以及制备的LDH材料对CrO^2-4和PO^3-4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坡缕石粘土酸活化废液合成的LDH对PO^3-4主一的吸附能力比对CrO^2-4吸附能力强,对CrO^2-4、PO^3-4吸附性能接近于国外商品级LDH的性能,CrO^2-4、PO^3-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LDH焙烧后对CrO^2-4、PO^3-4吸附能力比焙烧前有很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965.
李中州  王梦玺  张步乾  王洁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40-2022062040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斜长石、单斜辉石的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了岩体中部带下段(MZa)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中部带上段(MZb)氧化物辉长岩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及其效率。岩体MZa和MZb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CSD曲线均具有相互平行的特征,SDP图解具有负相关趋势,分别与机械压实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各岩相带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均为机械压实。模拟计算得到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氧化物辉长岩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TL)分别为:28%~33%,14%~23%和7%~12%,表明从MZa到MZb机械压实逐渐增强。MZa中橄榄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最大(2.23~3.78),特征长最小(0.29~0.45)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较大长宽比(5∶1~11∶1),表明岩浆冷却速率较快,导致压实效率最低,粒间熔体未被有效排出。MZa中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减小(1.31~2.60),特征长增大(0.43~0.58)且小颗粒斜长石长宽比减小(<5∶1),说明冷却速率变慢,导致压实效率提高,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MZb氧化物辉长岩中斜长石CSD截距进一步减小(0.49~1.60),特征长进一步增大(0.53~0.69)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低长宽比(<5∶1),说明冷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相较于橄榄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增大,压实效率进一步提高,粒间熔体排出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层状岩体晶粥中机械压实效率主要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以及岩浆冷却速率,当冷却速率较低并有大量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机械压实作用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66.
层状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的多体性组装模式与构筑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状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属性不同的二维结构单元体看成是不同的结晶学模块,研究了一般层状硅酸盐矿物和间层矿物的多体性组装模式和构筑原理。结果表明,不同二维结构单元体(包括硅氧四面体片、八面体片、层间域(物))的构筑基本符合球体紧密堆积原理,紧密堆积层平行{0001};四面体片与八面体片构筑TO和TOT结构层时采取多种机制消除二者在二维尺寸上的差异;两种模式的结构层与不同类型的层间物(域)组装形成六种组装模式的晶层;并通过二维结构单元体的组合规律的分析,计算出可能存在的28种TOT型间层结构,它们分属于6种间层结构多体性组装模式;间层结构中,结构层对于八面体片是不对称的,并在属性上表现出极性特征;间层矿物的晶层类型可用6种多体性组装模式加以表达。层状硅酸盐矿物结构的多体性分析与组装模式的研究,对于矿物晶体化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67.
安徽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的层状硅质岩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其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及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SiO2-(K2O Na2O),SiO2-Al2O3,SiO2-MgO,Al2O3-(K2O Na2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入了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K2O/Na2O平均值为1.32,δCe具有轻微的负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应为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ΣREE值在19.87~63.95μg/g之间,平均值为44.59μg/g;δCe范围在0.72~0.97,平均值为0.84;Ceanom范围在-0.174~-0.011,平均值为-0.088;(La/Yb)N值在0.44~1.98之间,平均值为1.01;(La/Ce)N值在1.04~1.3之间,平均值为1.16,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指示了研究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的缺氧的水体环境中。研究发现,与硅质岩互层的泥质岩中存在火山毛,预示该区硅质岩的硅可能有部分来源于火山物质。  相似文献   
968.
2017年2月21日河北省出现一次低槽降雪天气系统,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系统槽前部位层状云系中开展飞机云微物理探测作业,通过对邢台、赵县两地云微物理垂直结构的精细化探测分析,发现本次过程云系为层状冷云。邢台、赵县两地云系均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在逆温层及其下方出现过冷水,邢台过冷水较为丰富含量0.19 g/m3,在温度-8~-11 ℃过冷水丰富层下方可见结凇冰晶,直径有所增大,浓度没有出现明显增加;赵县云系过冷水含量偏低0.074 g/m3,冰晶在温度-8.7~-10.3 ℃的过冷水层以凇附、粘连增长为主,冰晶聚合体比邢台偏多,粒子直径和浓度均比邢台偏大。本次探测过程,邢台云内过冷水含量丰富,具有人工增雪作业的条件;赵县云内过冷水含量偏低,人工增雪条件差。  相似文献   
969.
利用2020—2021年昭苏地区夏季的雨滴谱数据,研究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微物理参量及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的粒子数浓度和粒子直径明显偏大,较大的粒子直径和粒子数浓度使得其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远大于层状云降水。两类降水云的雨滴谱均为单峰结构,峰值直径主要分布在0.5~0.625 mm,对流云降水的雨滴谱谱宽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两类降水云的雨滴直径和粒子数浓度与青藏高原中部的观测值相近,且昭苏地区的对流云滴谱更倾向于大陆性对流簇。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昭苏地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70.
陈锋  董美莹  冀春晓 《大气科学》2021,45(2):315-332
本文基于实况融合降水和雷达反射率因子,采用模糊逻辑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对流云/层状云判别方法,进而改进了GSI(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同化系统中的云分析方案(简称CUST方案).以2019年6月19日影响浙江的一次梅雨过程为例,利用WRF(Weather and For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