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大地电磁测深松驰反演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偶源频率电磁深阻抗阻率的二维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92.
该矿床由两种类型矿化组成:(1)与所谓“微石英岩”密切共生的成层碎屑矿;(2)层状矿下伏石灰岩顶部的网脉矿。矿石硫化物在同位素组成上与围岩中的黄铁矿显然不同,其δ~(34)S值( 15至 18)表明可能是海水来源的,由海水硫酸离子在较高温度下无机还原而成。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以较低的δ~(13)C和较高的δ~(18)O值不同于围岩石灰岩,前者表明可能有深成碳参加,后者表明成矿流体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与硅酸盐岩石达到了同位素平衡。氧化硅的δ~(18)O值很重,落入海相燧石的变化范围。区域内没有火山活动的确切证据,以海水来源为主的成矿流体可能是沿分开不同地层小区的区域性断裂循环并被加热的。  相似文献   
93.
94.
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丽娟  姚展予 《气象》2009,35(10):8-24
根据2005年3月21日在河南进行的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探测资料,对人工增雨催化前后层状云的宏微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云前在4200m高度平飞中观测到的小云粒子数浓度最大值为1.36×108个/m3,相应平均直径在5μm左右;小云粒子数浓度和云液态水含量在催化后均减小,播撒层下方变化较之播撒层变化更加显著;5000m高度小云粒子平均直径由催化前的17.32μm增加到催化后的18.07μm,平均直径明显增大,这些作业前后微观物理量的变化表明了人工催化层状云的物理响应.不同高度飞行具有相似的粒子谱分布.  相似文献   
95.
The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ropical storm Bilis(200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An imposed large-scale forcing with upward motion in the mid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downward mo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n 15 July suppresses convective clouds,which leads to ~100% coverage of raining stratiform clouds over the entire model domain.The imposed forci...  相似文献   
96.
一次层状云系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非非  洪延超  赵震 《气象学报》2010,68(2):182-194
对2002年10月18—20日河南省层状云系的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用MM5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河南省域以外的水物质主要通过西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19日降水主要时段总水物质通量在水平方向上为净流入。对河南省域水汽、水凝物和总水物质的水分平衡等式中各项的估算表明该区域水物质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估算的河南省域总水物质降水效率、凝结率、凝华率和水凝物降水效率及水汽降水效率分别约33.1%、27.7%、13.1%、69.7%和31.1%,总水物质降水效率与水汽降水效率接近是由于参与的水物质总量中水汽占绝大部分。约58.2%以上的冰晶转化为雪,超过82.1%的雪融化,不到11.1%的雪转化为霰,霰粒子几乎完全融化。冰晶通过凝华过程增长。雪主要由冰晶转化产生,凝华增长率比撞冻增长率高得多。雨水由暖云和冷云过程产生和增长,雨水碰并云水量和冰粒子融化量对雨水的贡献相近,云雨自动转化量小。可见,在主要降水时段,降水是由冷云和暖云过程共同产生的。冰粒子凝华增长对雨水的贡献最大超过35%,撞冻增长的贡献最高不足12%,可见水汽对降水粒子增长重要。催化层、冰水混合层和液水层对降水的贡献分别约为15%—27%、45%—50%和23%—38%,表明此"催化-供给"云中冰粒子在冰水混合层的增长对降水的贡献相当大。  相似文献   
97.
利用2003年秋季延安地区一次典型层状云系加密探空和实时雷达观测资料,设计了催化和对比探测方案,计算得出催化影响区及下风方可能采集到响应值的区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催化和探测。云物理响应观测结果表明:PNS粒子探测系统检测到催化后30min,小云滴减少;大冰晶的浓度增加;催化前冰晶以片状为主,催化后可看到有霰坯;催化前大雪晶浓度很小,雪晶之间没有攀附;催化后雪晶浓度增加,且大雪晶增加很多,可明显看到几个雪团攀附在一起形成的较大雪团;雷达观测到催化前拟播撒区内云的回波强度较弱、范围较小,催化后云体明显增大,强中心增加了5~10dBz;催化约1h后影响区雨量均有增加,说明催化引入的人工冰晶,使冰晶凝结比水滴凝结更有利于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冰晶效应和雪晶攀附过程是这次层状云系降水系统中的主要过程。过冷水冻结释放的潜热,导致云内升速加大,使催化区云和降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8.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党娟  王广河  刘卫国 《气象》2009,35(1):24-36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系为Ac-Sc结构,上层Ac云为纯冷云,下层Sc云为纯暖云,两层云之间存在较厚的干层.云中微物理量的垂直和水平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整个探测过程中,FSSP-100所测云粒子的浓度和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32.6cm-3和3.5~45.5μm,OAP-2D-GA2所测云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6.7cm-3和32.2~995.7μm.粒子二维图像表明,上层高积云中冰相粒子的凇附、粘连现象普遍,说明云中存在较多的过冷水.图像及谱型分析表明,6000m以上某些区域有冰晶高浓度区存在,大量冰晶的成长消耗了云中过冷水,不利于大云粒子的形成和成长;这次降水雨滴主要由纯暖性Sc云中暖云成雨过程形成,冷云过程只在Sc云顶附近有一定作用,本次降水主要机制为下层层积云中的暖云过程.  相似文献   
99.
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中谱形参数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震  雷恒池 《高原气象》2008,27(1):135-142
云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各种粒子通常采用Г谱分布函数n(D)=N0Dαexp(-λD)。双参数方案中谱参数截距N0和斜率λ通过预报给出,谱形参数α设为固定值。为了讨论谱形参数的作用,理论上分析了谱形参数取值对沉降过程和微物理源汇项的影响。利用MM5模式中增加的双参数显式云物理方案模拟了西北地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模拟针对雨滴谱的谱形参数rα不同取值分别做了试验。模拟结果基本符合理论分析,谱形参数rα变化时模拟出的地面降水和云的宏微观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0.
冬春季判断积雨云的难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观测积雨云的经验:当稳定云层有暗亮或观测此云感到有耀眼且云底阴森可怕时,稳定云层上面就有强对流云产生,若天空越加阴暗,云高降低,雨滴加大,压温湿变化明显,测站上空十之八九就有积雨云存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