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3篇 |
免费 | 1684篇 |
国内免费 | 18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2篇 |
大气科学 | 740篇 |
地球物理 | 1461篇 |
地质学 | 7390篇 |
海洋学 | 506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514篇 |
自然地理 | 2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341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305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395篇 |
2012年 | 430篇 |
2011年 | 450篇 |
2010年 | 413篇 |
2009年 | 394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365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356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41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303篇 |
1998年 | 281篇 |
1997年 | 276篇 |
1996年 | 274篇 |
1995年 | 243篇 |
1994年 | 226篇 |
1993年 | 210篇 |
1992年 | 229篇 |
1991年 | 171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50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4年 | 4篇 |
1964年 | 6篇 |
1960年 | 6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强夯的时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浦东国际机场飞行区跑道地基强夯工程(三标)实测的不同时间的静力触探资料,讨论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强夯强度增长的时效现象,得出: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强夯的加艇具有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本文用广义逆矩阵理论讨论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的反演方法.以水平二层大地和球体模型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时间域电磁数据的反演是行之有效的.对于理论数据,一般仅需迭代数次即可稳定地收敛到真值.通过奇异值分析,可以确定一个模型中的相对重要参数和无关紧要参数;对于求解某一特定参数,可确定哪些数据起决定性的作用.由奇异值分解而得出的信息密度矩阵、模型分辨矩阵,分别给出了模型响应拟合数据和模型参数分辨率的度量.这些信息对于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设计、野外测量和资料解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86.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7.
从平面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利用Fourier积分变换等数学手段,推导出了单层平面问题的刚度矩阵,然后按有限元法组成总体刚度矩阵。通过求解由总体刚度矩阵所构成的代数方程和Fourier积分逆变换,得到在任意静荷载作用下多层弹性平面问题的精确解。由于刚度矩阵不含有正指数项,计算时不会出现溢出现象,从而克服了传递矩阵法的缺点。推导过程中摒弃了应力函数的选择,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合理化,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问题如温度场、动力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计算实例证明了推导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
89.
90.
本文提出了在τ-P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地震道集由时-空域变换到τ-P域,然后对共P数据体进行相移或相移加插值偏移,将偏移后的各共P数据体叠加得到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该算法能够实现陡倾地层的正确归位,降低偏移处理维数,减少计算机内存需求,易于并行处理,但是计算量和所花费的计算机时间仍然很大.为此我们又提出了针对目的层的分时(层)偏移方法,由于只考虑目的层,可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文中以二维实际地震资料及三维数值模型资料的处理说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