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矿井水害防治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安煤矿系我国大水矿区,地下水害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根据大量原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讨论了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新安煤矿水害防治所造成的影响,明确指出水库蓄水后矿井突水威胁主要来自断层水及石炭系太原群L7~8岩溶水;煤矿防治水的重点应该是治理L7~8灰岩及矿区边界断层在库区的露头或隐伏露头。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夏润亮  夏军强  张俊华  俞彦  吴丹 《湖泊科学》2021,33(5):1532-1540
支流作为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河口泥沙大幅淤积会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选取多沙河流水库黄河小浪底库区畛水、石井两支流作为典型实例,在对1999-2015年汛后水库的来水来沙、水库调度、库区干支流淤积量与形态分析基础上,研究干支流淤积形态的变化,重点研究支流口门拦门沙坎抬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支流的分流及淤积与入库流量、含沙量及库区的淤积形态有关.入库流量越大,支流分流比小,支流淤积规模小;入库含沙量越大,支流分沙比越大,支流淤积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小浪底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小浪底水库具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P= 0.499),得出最大诱发震级Ms为5.5级,洛阳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为6.5级。分析了库区周围的历史地震、1970年以来的微震活动和能量释放规律,认为未来2年内,小浪底库区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的形成与运行规律是关系黄河调水调沙方案拟定的重要指标。基于现场调研、理论探讨与预测分析结合等手段,明晰了2018年“腾库迎洪”期小浪底水库来水来沙过程,根据水库调度与库区淤积形态等边界条件,观测了异重流的形成与运行,采用基于流速分布的水库异重流潜入点预测公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7月库区产生的剧烈冲刷,在潜入点处发生大量淤积,水深大幅减小,引起潜入点下移;潜入点位置随入库水沙增大、坝前水位降低及库区淤积的推进向坝前移动,计算与实测结果反映了该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库浑水异重流潜入点判别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沙淤积是影响多沙河流水库寿命的一大难题,而异重流排沙是减少库区淤积的重要措施之一。异重流的潜入现象是异重流开始形成的直观标志,研究异重流潜入条件的判别方法有助于掌握异重流在库区内的演进规律。总结了水库异重流潜入条件的定性描述及定量计算方法,指出已有的潜入点判别公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改进了描述异重流运动的动量方程,同时分析了异重流流速与含沙量沿垂线不均匀分布对动量传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异重流潜入条件判别式,并用多组室内及野外实测资料对该判别条件进行率定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判别小浪底库区异重流的潜入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小浪底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对总体设计、基本建设、设备选购、配置及安装调试等各个阶段的技术难点、重点, 进行了全面剖析, 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对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学廉  陈松寿 《地图》1996,(2):34-35
小浪底水库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图集》的研究编制陶学廉,陈松寿(黄委会设计院测绘总队)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下口,工程复杂艰巨,移民安置任务重、难度大。由于工程的建设资金部分来源于世界银行贷款,接世行对工程的评估要求,研究编制了《黄河小...  相似文献   
18.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ediment deposition in reservoirs has caused the loss of 66% of the reservoir capacity in China. The main sediment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are: 1) storing the clear water and releasing the turbid water; 2) releasing turbidity currents; 3) Draw-down flushing and empty flushing; and 4) dredg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se strategies with examples. Sediment transport in many Chinese rivers occurs mostly during the 2-4 month flood season, that is, 80-90% of the annual sediment load is transported with 50-60% of the annual runoff. By storing the clear water after the flood season and releasing the turbid water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less sediment deposits in the reservoir while the reservoir is still able to store enough water for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low flow season. The Three Gorges and Sanmenxia reservoirs apply this strategy and control sedimentation effectively. Turbidity curr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sediment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Empty flushing involves reservoir draw-down to temporarily establish riverine flow along the impound reach, flushing the eroded sediment through the outlets. Case studies with the Hengshan Reservoir and Zhuwo Reservoir are presented. Jet dredgers have been used to agitate the reservoir deposit so that the deposit is released from the reservoir with currents. The sediment releasing efficiency is 30-100% for storing the clear and releasing the turbid; 6-40 % for turbidity current; and 2,400-5,500% for empty flushing. Empty flushing causes high ecological stress on the ecosystem to the downstream reaches. Storing the clear and releasing the turbid is the best strategy to control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while achieving hydro-power benefit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于1999年运用以后,该河道经历了长时间持续冲刷过程.为掌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尾闾段洪水演进特点及河床冲淤规律,采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研究首先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建立了一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并利用2003年利津-西河口段汛期实测水沙及汛前断面地形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率定,计算的流量、水位及含沙量等过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然后采用2015年利津—汊3段汛期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水位与冲淤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最后基于2015年实测洪水过程,计算了若干组不同断面间距下的洪水演进及冲淤过程,分析了不同断面间距对沿程水位及河段冲淤量等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断面间距对水位计算结果影响较小,而对冲淤量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复杂的情况下,采用一维数学水沙模型计算时应考虑断面间距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河南小浪底水库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双差重定位结果,利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小浪底水库库区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表明,小浪底库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库区中段的石井河断层附近,呈团状散布;该区域的剪切波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为100.4°±45.0°,慢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