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中代表性的粗安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揭示:(1)获得6组单颗粒锆石年龄,第一组为2 422~2 683 Ma,为残留锆石年龄;第二、三、四和五组分别为606~943 Ma、428~437 Ma、281~303 Ma和169~221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六组为121~129 Ma,代表火山作用过程形成的锆石年龄;(2)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套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3)微量元素和REE指示岩石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结合相关成果,初步厘定该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结晶基底或碎屑物,该期火山作用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喷发作用形成,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受到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混染,该次岩浆活动与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2.
黄本宏将小兴安岭东南部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早期的三角山组和晚期的红山组。笔者认为它们属异地同时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三角山组命名较晚,建议取消,保留红山组名,代表本区晚二叠世陆相碎屑沉积,而原三角山组上段的火山碎屑沉积仍归五道岭组。此外,在红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数层煤线,这为在本区寻找晚二叠世可采煤层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3.
大兴安岭位于祖国最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其行政归属在历史上多次变更,现在地方行政归属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04.
一、地质环境背景 鹤岗市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三江平原的过渡带。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山地丘陵和冲积堆积平原,西北部为小兴安岭的青黑山山脉山前丘陵区,中部为山前丘陵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台地,东南部为三江平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处为北部大架山,海拔高度405.9m,最低处位于东南部永胜屯一带,海拔高度仅76m。  相似文献   
105.
霍吉河钼矿是小兴安岭地区于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锆石U-Pb技术对霍吉河成矿花岗质杂岩测年,获得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81.0±1.9 Ma(n=15, MSWD=4.7) 和193.6±1.4 Ma(n=25, MSWD=2.3)。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等值线年龄176.3±5.1 Ma(n=5, MSWD=1.3)和加权平均年龄为181.2±1.8 Ma (n=5, MSWD=1.3)。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大致相近,表明成岩与成矿于同一系统形成,成岩大致始于193.6±1.4 Ma,成矿于岩浆期后181.2±1.8 Ma。霍吉河钼矿成岩成矿年龄与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兰家沟钼矿和杨家杖子钼矿等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相近,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存在早侏罗世岩浆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显示,霍吉河花岗闪长岩和斑状花岗岩属A型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挤压向拉伸转换的构造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  相似文献   
106.
该工作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衔接部位的佳木斯地块西部。  相似文献   
107.
黑龙江伊春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小兴安岭北麓,伊春市汤旺河区境内,占地面积163.57kmz^2园内以稀有的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为特色,是月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类型最齐全、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的印支期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呈现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发育针状磷灰石.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寄主岩碱性长石捕虏晶及碱性长石的黑云母暗色矿物眼镶边.异常的结晶顺序,说明包体是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并发生混合、流动、搅拌后分散在寄主岩浆中的细小基性岩浆团固结而成.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识别出岩浆混合作用成因的MME型类型包体,对于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本区晚三叠世经历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各层年平均地温中,地表温度最高,20cm浅层地温最低。10月一次年3月地表及浅层土壤热量由下向上传导,在20cm深度左右出现逆温层;而4-9月热量传导则由上而下。年际变化和日变化中,地温峰值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并且出现的月份存在滞后现象,日变化中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气温相比具有一定的前移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查明该地区存在一套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为组合的花岗岩,锆石U-Pb LA-ICP-MS测年分别获得(171.1±1.3)、(173.9±3.9)、(178.3±1.5)和(169.1±6.2)Ma的岩体侵位年龄,证明其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该花岗岩组合具有高Al_2O_3型T_1T_2G_1花岗岩特征,整体具有富硅、富铝,钠质,贫铁、镁、钛,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富集Rb、Ba、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Eu具有轻微负异常的特点,与安第斯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性。其低Sr/Y值、(La/Yb)N值,弱或无负δEu异常等特征反映源区残留相矿物以角闪石、辉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石榴石可能有少量残留。岩体露头有闪长质岩浆与英云(花岗)闪长质岩浆两种不完全机械混合的现象,反映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源区。另外,岩体不规则侵入元古宙地层(兴华渡口群和落马湖群)和岩浆中残留有大量早期捕获锆石,说明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综合研究认为,该早—中侏罗世TTG岩浆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作用密切相关,反映侏罗纪蒙古—鄂霍茨克洋存在向南侧微陆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