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篇 |
免费 | 443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2篇 |
大气科学 | 95篇 |
地球物理 | 274篇 |
地质学 | 911篇 |
海洋学 | 249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201篇 |
自然地理 | 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48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当前城市中小河道测量工程中常见水工建(构)筑物的类型、调查量测内容及对应精度指标、外业测绘取舍及内业成图表示方法等,特别是根据实地水工建(构)筑物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探讨了对其进行调查测绘的技术方法,并结合CAD绘图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2.
应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拟合鱼类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函数关系 ,使用计算机VB语言进行编写程序 ,与常用的线性回归法、Ricker法进行比较 ,得出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Pn(x) =∑nk=0yklk(x)=∑nk=0(∏nj=0j≠kx-xjxk-xj)yk 。 相似文献
103.
小煤矿井采转露采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煤矿井采转露采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对整合后的小煤矿变更开采方式,条件适宜的可转为露天开采,从而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了矿山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充分回收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浪费.所以,针对露天开采的诸多现实意义,国家应对小煤矿井采转露采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并提供宽松的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04.
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研究区西邻无工矿影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矿区农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g是农田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其次是Cd和Pb。Hg、Pb、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97.41%,仅Hg的贡献率就达84.37%。多个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很强、极强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9.62%,影响面积达74.54%。从西北向东南,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激增,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选冶的布局一致。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环境危害的后果已被前期研究成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多视影像由于遮挡导致的匹配不确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特征点和物方地面元相结合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规则格网划分的空间平面作为基础,通过特征点匹配获取同名像点和高程赋值的格网平面,为后续匹配提供初始的DSM。在此基础上,利用铅垂线轨迹法对平面上规则分布的平面元进行匹配,加密特征点匹配结果。通过对某区域UCX影像的匹配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能高效、准确地得到匹配结果,特别对较大影像计算快速,适用于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矿石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重庆秀山小茶园一带锰矿床含锰岩系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因。该含锰岩系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一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成矿元素Mn与Al_2O_3、SiO_2呈明显负相关,与MgO、CaO呈明显正相关,Ag、As、Sb平均含量明显偏高,显示研究区含锰岩系为热水沉积成因;Co/Zn-(Co+Ni+Cu)图解、(Co+Ni+Mn)×10-Fe-Mn图解和Y×P_2O_5图解均显示该含锰岩系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HREE亏损,LREE富集,且Eu负异常的特征,以及δCe值,暗示该区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区;V/Cr和V/(V+Ni)值指示含锰岩系形成于厌氧和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07.
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SiO2(>71.77%)、K2O(>4.67%)和低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Rb、Nb、Ta、Th、U和低的Sr、Ba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2,(62.88%~66.38%)和高Al2O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REE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REE总量高,但两者的Eu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在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中,矿石小体重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估算的客观程度。对矿石小体重的准确预测将需要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矿石小体重的算术平均值进行估算矿床资源储量,并没有考虑到多矿种对矿石小体重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的"回归"功能模块,对实验室所测定的矿石小体重值与其对应品位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快速、准确地构建矿石体重与其品位的数学模型,从而为资源储量估算提供了更客观、更科学的矿石体重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