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955篇
测绘学   512篇
大气科学   846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434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557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铝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明生  李迪恩 《矿物学报》1998,18(4):425-430
利用同步辐射的AlK边X射线吸收近进结构(XANES)谱研究了刚玉和铝硅酸盐矿物(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和钠长石)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新的结构探针研究结构未知体系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例如,Al的K边XANES谱证明在室温压条件,钠长石玻璃中的Al保持为四面体配位(AlIV),局部结构与钠长石晶体中的Al相似;尽管硬玉晶体中的Al为八面体配位,但硬玉玻璃中的Al变为四面体配位(AlIV)。而在相同的高温压条件(4.4GPa,1575C)下制备的硬玉-钠长石玻璃系列中,压力引起四面体配位的Al变成五次(Alv)和六次配位(AlVl),且五次和六次配位Al的比例随玻璃中硬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2.
杨剑  万飞  王佳丽  杨婷 《吉林地质》2009,28(2):116-119
采用硼酸镶边垫底的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ARL ADVANT′XP+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Na、Mg、Al、Si、P、S、Cl等31个组分进行测定。重点研究了Cl和S等元素的测定条件、痕量元素的背景选择和谱线重叠校正问题。使用经验系数法和康普敦散射作内标校正基体效应。经标准物质校验,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3.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凶国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4.
汪恩满 《地质与勘探》2018,54(3):653-658
从我国地勘行业诚信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地勘行业诚信体系被视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命脉和基础。通过分析地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提出政府主导构建地勘行业诚信体系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斜坡球体理论提出了地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支撑力、下滑力和拉动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驱动机制,并从抑制及减少下滑力、增强拉动力和构筑牢固的支撑力三方面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下各参与方建设地勘行业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2004年5~9月逐日08时、20时(北京时,下同)两个时次的500 hPa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简称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高原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低涡出现频次较之80年代有下降趋势,7月份是夏季高原低涡的活跃期;青藏高原上产生低涡的四个源地分别为:申扎-改则之间、那曲东北部地区、德格东北部和松潘附近;移出青藏高原的高原低涡在青藏高原上主要有四个涡源:那曲东北部、曲麻莱地区、德格附近和玛沁附近,也存在季节内变化,与青藏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部分高原低涡形成后,能在高原上生存36 h以上并发展东移,移动路径主要有东北、东南和向东三条,其中向东北移动的低涡数量最多;而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后的路径与在高原上的移动路径并不相同,移出高原后的低涡多数是向东移动的,其次才向东北、东南移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为东北路径,主要移向河西、宁夏和黄土高原一带;另一条是东南路径,主要移向四川盆地附近,其中,移向黄土高原的低涡最多;移出低涡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特征;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后,多数在12 h内减弱消亡,有些可持续60 h,极少数能存活100 h以上,最长可达192 h,不仅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降水,甚至可能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高原低涡在青藏高原上初生时,暖性涡比斜压涡多近两倍,而移出青藏高原后12 h内的低涡性质却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斜压涡居多;与60、70年代相比,80年代中期以后高原低涡的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性质等特征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6.
基于TIGGE资料的台风“鲇鱼”路径北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成功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北翘组)和没有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西行组)的环境场及台风环流特点。结果显示:从环境场来看,在预报前期北翘组在“鲇鱼”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偏弱,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发生的时间比西行组早,而在预报后期,北翘组西风槽比西行组强;而从“鲇鱼”环流来看,初始时刻北翘组和西行组存在明显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后期预报中,北翘组“鲇鱼”环流范围明显比西行组大。北翘组“鲇鱼”环流初始时刻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其南侧偏弱的低压环流使得“鲇鱼”环流后期偏大、东南侧及东侧偏南气流偏强,这有利于“鲇鱼”北侧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和西风槽发展南移。   相似文献   
87.
基于IBTrACS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在统计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发生年频次、发生位置、路径移动及强度变化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轨迹合成模型。模型包括生成模型、移动模型、消亡模型及强度模型4个部分,并从地理轨迹密度、年登陆率、登陆风速分布三个方面,对模拟的气旋路径与历史气旋路径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全路径统计模拟模型稳健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热带气旋的定量精细化的风险评估,能提高气旋风险灾害评估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特征及其触发机制。根据高压的移动情况及其环流等特征发现,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分为东路型,南路型和西路型。对比不同路径的温度场、风场及热源整层积分场等特征,发现不同路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SVD分析以及合成分析发现,高原附近热源强弱配置的差异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可能原因;同时,高原地区热力、动力作用造成的中低纬度的大气长波波型配置对路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9.
非常定自适应网格模式在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卓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5,19(3):301-308
本文将作者在前文中介绍的非常定自适应网格模式用于台风路径的数值预报。由于自适应网格在台风中心附近安排了较密的网格,有效地提高了网格的分辨率,使得台风环流的结构在预报48小时以后仍能保持,其预报的路径与实况相比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90.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动态集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模糊贴近度的判据,对若干个热带气旋路径的客观预报方法建立动态的集成方案。经过2年的预报试验,表明它的总体预报水平较好,适合于台站的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