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00篇 |
免费 | 3060篇 |
国内免费 | 30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32篇 |
大气科学 | 4601篇 |
地球物理 | 3155篇 |
地质学 | 8678篇 |
海洋学 | 1897篇 |
天文学 | 628篇 |
综合类 | 2145篇 |
自然地理 | 16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485篇 |
2022年 | 682篇 |
2021年 | 760篇 |
2020年 | 595篇 |
2019年 | 811篇 |
2018年 | 452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506篇 |
2015年 | 750篇 |
2014年 | 1411篇 |
2013年 | 1128篇 |
2012年 | 1465篇 |
2011年 | 1399篇 |
2010年 | 1262篇 |
2009年 | 1376篇 |
2008年 | 1632篇 |
2007年 | 1289篇 |
2006年 | 1158篇 |
2005年 | 1409篇 |
2004年 | 1023篇 |
2003年 | 924篇 |
2002年 | 843篇 |
2001年 | 667篇 |
2000年 | 590篇 |
1999年 | 484篇 |
1998年 | 365篇 |
1997年 | 379篇 |
1996年 | 284篇 |
1995年 | 305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246篇 |
1992年 | 237篇 |
1991年 | 226篇 |
1990年 | 143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9篇 |
1965年 | 17篇 |
1961年 | 12篇 |
1960年 | 14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9篇 |
1955年 | 9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71.
两种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在吉林西部的应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模拟预测模型,为了对比二者的优缺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选择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在过去10年问由于长期超采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相比ANN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但改进ANN具有更高的拟舍精度.同时,两种模型预报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如继续按过去的开发模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将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72.
173.
黄土高原一个连续的晚新生代剖面及其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陕西旬邑地区一个地层厚约 2 30 m的晚新生代剖面 ,全为土状堆积。岩性划分、古地磁测年、古生物研究及其他一些手段的分析测定表明 ,该剖面记录了距今 6 .8Ma到现代的沉积 ,其中第四系厚 141.2 m,全为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新近系厚约 90 m,全为红土沉积 ,底部不整合面之上有 6— 7m红土层被覆盖 ,无法取样 ,其上实测厚度83.4m,将每层红土层及紧接其下的钙质结核层称为一个成土—成壤组合 ,新近系约含 80个明显的成土—成壤组合。 N/Q岩性界线在剖面深度的 141.2 m处 ,但古地磁 M/G界线在相当于剖面深度的 137.6 m处 ,即 L43 顶界之上0 .4m处 ,古地磁极性的转移滞后于岩性的变化。多层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各段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古气候环境的分析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4.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75.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6.
接地地网是现代综合防雷的重要环节,是泄放雷电能量必经之路,地网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防雷效能。该文分析感性和容性两种不同结构地网的特点,结合电子技术知识探讨不同结构地网在防雷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传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只能模拟水平单向地震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抗震设计对三维(两个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需求.文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模拟三维地震动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利用水平向和/或垂直向P、SV、SH波在频域上的经验表达并结合随机相位合成三维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模拟了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的... 相似文献
178.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第1、第2和第3海相层的年代;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小南河村BZ1、TN3孔古地磁的测试结果,对这2条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有过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而天津北断裂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存在活动的迹象,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有过活动。由此可见,天津南断裂活动性可能要强于天津北断裂。同时发现,第2、第3、第4海相层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因此,在将其用于地层对比时,必须同时确定各海相层的地质年代,否则对比结果可能会出错。对于发生年代存在争议的第2海相层,认为其形成时间应在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179.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简称CSM方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效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试验研究使用大华北地震区资料,研究对象取中强地震。经内符和外推检验,证明该方法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0.